从2014年12月1日起,铁路部门为方便旅客行程的调整,在预售期60天内,对开车前15天(不含)以上退票的,不收取退票费。新规定出来后,一些普通旅客为了买到票,每天利用网络和电话进行抢票,抢到的票并非是他们所需的票。而在车站退票窗口,来退票的人都是在买到了满意的车票之后,赶在15天免费退票期之前来退掉多余的“囤票”。这种“囤票”行为,虽然没有违反当前的新规定,但是因他们抢太多的票,使得真正想购票的旅客买不到票,无形中占用了有效的票源,为“黄牛”提供了市场,带来了可乘之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铁路的运输秩序。“囤票”一族,请三思而后行。

 这些“囤票”行为,实不可取。一是给“黄牛”囤票带来了可乘之机。“黄牛”在普通旅客退票时,装腔作势说自己买不到回家的票,希望能购买旅客的退票,还称“退票要收取手续费,我们可以用正常价购买”。这些“黄牛”收购多余的票后,高价售出,受害的还是迫切出行的旅客们。因为铁路实行实名制购票,会让那些不明就里的退“黄牛”票的旅客在进站时上不了车,买到的结果是废票,导致经济上和时间上的双重损失。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铁路的运输和售票秩序。铁路部门每年都会根据旅客购票情况,及时加开热门方向的临客列车,以满足旅客的需求,缓解需求量过大的地区车少票少的紧张局面。如果部分旅客大量“囤票”,然后在开车前15天内才退票,会给铁路部门提供一个错误的售票信息,干扰铁路运输秩序,不利于铁路有效计划增开临客和及时为旅客提供各类预想服务。

三是“囤票”一族,大量“囤票”的行为,在无形中占用了其他旅客的有效的票源,使得真正需要这部分车票的旅客在规定的时间内买不到票,被迫选择其它的出行方式。而铁路在15天内才收到这些退票,这些返库的票不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内销售,使得铁路和旅客双方购需不平衡,造成不良的局面。长期以来,大家关注的春运“一票难求”的难题还是得不到缓解,对春运期间以坐火车出行为主的广大旅客们来说,真正是得不偿失。因此,要想春运期间,旅客们都能顺利及时地回到家。意欲“囤票”的旅客,在购票时理性处理,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