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史上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孙中山。李鸿章曾说过,“洋人之要挟与否,视我国势之强弱,如若我国强民富,洋人愈不敢放肆其要求”;1891年孙中山在撰写的《农功》一文中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屯田戍边的主张”;1894年,在《上李鸿章书》中直言“地球各邦今视铁路为命脉矣”,疾呼中国应修建铁路,实现商兴民富国强。
“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
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如何使国家富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铁路建设的规模。早在1852年,英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并投入使用,这条铁路不仅仅体现了它的运输价值,更是托起了英国在世界现代化中的地位。看清铁路对国家正面影响的李鸿章先斩后奏,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他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住了一个希望,一个铁路建设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希望。
1912年孙中山解职,在上海成立“中华民国铁道协会”并强调“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随后作出了“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科学论断,断言“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
由史为鉴,铁路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史为镜,国家的兴盛关乎到民族伟大复兴。回看今日,当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高速铁路在海外通车,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前沿,无不叹言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至此,兴路才能强国的理论隐隐间已经融入当下全国发展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
第一个死于铁路事故的看客,福兮?祸兮?
1874年间,吴淞铁路通车之时,一名看客在铁道边不幸被轧死,这是中国史上第一个铁路事故案例。之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是修建的铁路破坏了风水才会出人命,最终不得已拆毁了事。就在1880年建造唐胥铁路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这名看客,以阻止兴建新的铁路。他是中国走兴建铁路道路上的福星?还是祸星?
祸兮,在特定时期,他阻碍了早期铁路的建设,遏制了中国铁路的发展。福兮,正是这名看客给铁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为铁路的发展提高了标准。时至今日,安全也是铁路各个单位强调的重中之重。
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新时期铁路精神----“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将旧时期铁路发展与新时代铁路改革所需要的精神概括得恰如其分。保安全,是铁路人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作标准,创优质,是当代铁路人一直以来的工作追求。只有保安全,才不会重蹈吴淞铁路的覆辙;只有创优质,才能打消修建唐胥铁路的顾虑。
“安全优质”体现了铁路行业的首要职责和本职属性,“兴路强国”体现了铁路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承担的神圣使命。从历史看今朝,铁路人的职责与梦想和这八个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吴中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