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今天发布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帐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等。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随后回应,网上泄露的用户信息系经其他网站或渠道流出,与12306网站无关,建议用户不要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购票。(12月25日人民网)
所谓“预约抢票”,就是在软件上提前输入12306用户名、密码、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好相关车票信息提交预约单后,在发票当天,软件就会自动帮助已预约的用户进行抢票。抢票软件就好比雇了一个可以自动填表的机器人,以解决网络购票重复输入的问题。高频率的刷新和不断输入,给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网站带来额外的负担,事实上这就是高科技的网络“插队”手段。不能否认,“预约抢票”这几个字眼在这个“归心似箭却一票难求”的特殊环境下很有诱惑力,在我们使用抢票软件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泄露了我们的个人隐私,不少人觉得无关紧要,可是当你在睡梦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诈骗信息时,悔之晚矣。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不过,便利与风险总是相伴出现。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护好个人隐私?首先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防范意识。譬如不随便连接无线网络,不随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等。但也必须看到,互联网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领域,绝大部分人对网络技术的了解,仅限于日常的应用,难以充分掌握网络防范本领。通过这次信息泄露事件,奉劝各位网友,要不想让自己的信息再度被泄露,还是不要再走捷径去用抢票软件买票了,或许你真的利用抢票软件抢到了票,却把自己个人信息丢了,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邵宗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