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汇总结果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661亿元,全国收费公路还本付息支出占当年通行费收入的86.2%。(12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的高速公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收费站多,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多,我想,每一位开车的司机都应该深有体会。这么多的收费站效益也应该是很好的,可是昨天的一则报道却让我们很是纳闷?“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661亿元”。这不禁让我们猜想,亏损的钱都去哪里了呢?
在这份公报中,交通部公布了支出项目,其中养护费用390亿元,运营管理费达457亿元,运营管理费用比养护费用高出67亿元,另外还有其他费用支出104亿元。这几项巨额支出究竟干了些什么,公报中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同时,并不排除减少收入、夸大支出的可能。而据媒体报道,审计署此前曾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显示,有些资金被挪用于建楼堂馆所、投资股票等,有些资金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因此,此次账单公布的数据是否真实,还有待观察,对公众的信服力也就大打了折扣。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15%来自政府财政拨款,85%来自银行贷款,按理说收费还贷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然而,中国收费高速公路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且大多数收费站在投资高速公路贷款全部偿还的情况下,依旧继续收费,成为不争事实。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部门依靠高速公路资源赚得盆满钵满,滋生腐败,似乎在所难免了。最明显的标志是高速公路收费员工待遇高得令人眼红,月薪达到万元左右,即使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收费员工月薪也达七千到八千元左右,这还不包含平时的福利待遇。难怪有些政府官员羡慕不已,调侃想当高速公路收费员,令人玩味。仔细分析,问题还是出在国家对高速公路收费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存在放任自流或权力下放,交由交通管理部门独家运作,缺少有效监管,职责不清的现象,导致收费站财务混乱,支出膨胀,因此,产生亏损,不足为奇。
在全国上下,普遍呼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继续收费的更要规范其用工、劳资、分配、收支等行为,以确保高速公路收入、支出更加公开、合理、合法。(司晗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