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悉尼12月16日电(记者张小军赵小娜)澳大利亚警察16日凌晨2时10分冲入悉尼马丁广场发生人质劫持事件的咖啡馆,与劫持者交火,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警方随后宣布“行动结束”,持续近17小时的人质事件告一段落。(《悉尼咖啡馆人质劫持案致3死4伤 劫匪系伊朗难民》2014年12月16日15:15来源:新华网)
近日,澳大利亚的人质劫持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警方宣布“行动结束”,整个事件告一段落。令人痛心更令人敬佩的是死亡的人质不是为自己逃生而是为掩护其他人而死,在为其扼腕痛惜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不禁要问:类似的劫持事件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纵观近年各国劫持人质事件总体分为两大原因:一是政治、宗教冲突(包括恐怖袭击);二是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无论哪种原因表现形式无外乎劫持大量无辜群众作为砝码和当局谈条件。面对越来越多的劫持事件各国警方态度不尽相同,一般处理方式也分为两种:一是武力解决,最为典型的就是俄罗斯普京的那番“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事是送他们去见上帝,机场发现他们就当场击毙,厕所发现他们就把他们溺死在马桶里。”的言论,当然这也伴随着人质死亡的危险;二是谈判解决。
就中国具体国情来说,首先,中国的枪支管制和反恐工作做得很扎实,出现持枪劫持众多人质的事件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虽然本年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疆独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造成几十人的伤亡,但是如果不实行枪支管制相信无辜群众伤亡数字远不止这些,另外,此次事件属恐怖袭击,事发突然,恐怖分子完全没有诉求,只为丧心病狂的杀戮,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其次,近年来中国的信访制度逐渐成熟和百姓的诉求正越来越引起各级管理单位的重视,解释、引导、公开、完善民主制度等多种舆情化解方式并用,对社会矛盾的消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再次,轰轰烈烈从上至下的反腐工作正渗透到国家管理机构的各个角落,可以理解为高层对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等方面表明的态度。如果形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良性循环氛围,对百姓各类诉求有效疏导和化解,就会彻底根除极端分子的生存土壤,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终极目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无论多晚都敢放心走在故乡小城的普通百姓的笔者来说,“劫持”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远!(作者:孟庆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