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12月10日讯,按照新的车票预售期,昨天是车站窗口及火车票代售点发售春运首日票的日子,记者昨天上午在北京西站看到,由于网络购票、电话订票旅客占了“大头”,窗口前购票者寥寥。
印象中,火车站永远是个人山人海的地方,特别是售票大厅,更是人头攒动。可眼下说售票窗口前购票者寥寥,也就是说售票大厅里空空荡荡,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说明铁路通过多年的努力、提升和完善,已经让旅客不必再扎堆和拥挤了。但仔细一想,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现在,最受关注的新闻应该是:部分普通列车票瞬间售罄。乍一看,让很多人心里一紧,担心回家过年时又是一票难求。根据往年经验来看,最难买的票有三种:夕发朝至的普速卧铺、过路车次、目的地直达车较少的车票。这一点,铁路部门也想到了,就是延长客票预售期,可以为广大旅客购票提供更为宽裕的时间选择,也可以及早掌握客流情况,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调配运力、加开列车。而考虑到部分务工人员难以提前较长时间确定返乡日期,提前60天发售的车票仅限图定旅客列车,铁路部门将在1月上中旬使用临客列车车票票额以及学生票的剩余票额,用来办理务工人员团体往返票。对于务工人员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由于火车票预售期长达60天,且春运气息尚未浓厚,加上现在又是铁路的淡季,所以火车站售票窗口遇冷也属于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春运本身就是一场抢票大战。再过些天,若是火车站排起了长队,也应该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在一年一次的大迁徙中一次合理的正常举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理论上讲,如果运力没有变化,购票期延长不会缓解春运购票紧张的状况。但对旅客来讲,购票时间更充裕了。如果买不到票,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安排其他交通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在运力和票额有限的情况下,铁路也有新的规定,就是广大旅客将无法再购买与已购车票行程相冲突的新票。以往,不少旅客为了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经常会购买同一日期不同车次的车票,例如购买了特快车的硬座,又抢购直达车的硬卧,最后再退一张票。这就叫“冲突票”。 这次客票系统调整和完善后,像这样的“冲突票”将再也卖不出来。
由此可见,“春运”首日票窗口开售遇冷从某一方面来讲,可以说是铁路正在彰显自身优势,打破僵硬和一成不变的格局,使各项服务趋向人性化、多元化、差异化。从现在开始,2015年“春运”售票大幕正式拉开,面对史上最长火车票预售期,面对“春运”人口的大迁徙,面对铁路的各项惠民利民新措施是否更有效,我们拭目以待。 (井盛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