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高铁之心)和网络控制系统(高铁之脑)已经实现了百分百的“中国创造”。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11月25日中国证券网)
看到这则新闻,心中不禁对中国铁路暗暗叫声好。高铁自在中国诞生之初就充满了争议:技术依赖于人、工程建设浩大、维修成本高昂、票价相对偏高、运营多线亏损等等。随着路网建设的扩大,高铁效应慢慢凸显出来:扩充了客运能力,缩短了旅客出行时间,释放了铁路货运能力,节约了社会物流成本,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了内需,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中国高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用5年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并且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技术标准创多项“世界之最”。如在工程建造领域,攻克了松软土、湿陷性黄土、岩溶地质、冻土等一系列世界性地质难题,在高铁客站建设上大量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冰蓄冷等当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技术合作上,打破了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体制壁垒,打造了战略性产业的公共创新平台,使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时间缩短了十几倍,在高铁路网建设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等等。这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毅力,展示了铁路人的拼搏与奋进。中国高铁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铁路总公司摸索出了一条崭新且前景广阔的道路。
中国现如今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世界第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国也需要走出去发展。高铁的输出,就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5月份,李克强总理首访非洲五国时,他描绘了这些非洲国家的首都由铁路连接起来的美好图景。11月初,以中铁建为首的中国公司赢得了墨西哥的一项铁路建设招标合同,虽然后来被墨西哥单方面取消,但仍显示出海外市场对中国铁路技术的巨大需求。10月份,美国波士顿市政府的交通部门和中铁集团签署了一项价值5.67亿美元的地铁列车制造协议。11月19日,中国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与尼日利亚交通部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签署一份总金额高达119.7亿美元的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这是目前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历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项目。
这次“高铁之心”和“高铁之脑”成功植入高速动车组,将有利于中国标准化动车组的推动和中国高铁走出去,在世界的舞台展示着中国的实力。走出国门,不仅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要站在世界的前列,这是无数国人与企业的梦想与期盼。引进整合,发展创新,推向世界,中国铁路在追梦的道路上一直努力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