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共同关注11月19日报道,全国多地现逃票乱象,尤其是铁路逃票现象尤为严重,高铁逃票成了重灾区。以铁路为例,2013年1月至7月,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仅仅上海火车站就查出无票旅客超1.3万人次,平均每月查出逃票近2000次。(11月19日,央视新闻)
有关铁路高铁逃票的新闻早已不再是新鲜事,为何此次《央视新闻》共同关注会把旧闻成新闻,再次报道出来,足见高铁逃票现象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
铁路部门作为一个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架下,切实的履行着运输市场经济的职责,以追求运输盈利化为目的,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点铁路和社会其他行业的盈利性都是一致的。然而,日益严重的高铁逃票现象,挖了铁路运输的墙角,已经严重的干扰了铁路运输正常的秩序,亏损了企业的利益。由于沿袭先前铁道部的传统公益性运输,当前铁路运输一直遵循着社会公益性为主导地位,车票价格的定制范围远在社会经济的消费水平之下,社会民众承担火车票票价亦是毫无压力可言。可即使是公益性的旅客运输的票价,对逃票者来讲,那一张火车票也是价比黄金贵,或者说这或许不是火车票票价的问题,而是逃票者自私、自利心在作怪,于是乎造成了高铁逃票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对铁路部门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怎样才能有效遏制住逃票的风气,还需从个人诚信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两方面“对症下药”。将旅客逃票行为纳入个人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部门联合各地方出台的一项措施,意在止住这股逃票风。个人诚信记录,对每个社会民众来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切实关乎每位民众的日常生活,例如,求职、买房、贷款......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个人诚信,惟有个人诚信记录确保良好,方能在守信的社会文明中让人信赖。但是,并不是个人诚信对每位社会民众都具有约束效力,我们现实生活中就不乏存在“老赖”的现象,在先前,好多城市都将“老赖”借助于媒介的力量,向社会公众公布,可依然无法根本性的杜绝“老赖”的产生。这就需要另一方面了,那就是对待旅客逃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铁路运输的合法权利与秩序。关于铁路运输法规条例,适合旅客逃票惩戒措施,还是停留在先前铁道部下发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文件上,此文件虽明确了对待逃票者加收票价50%的票额,但是依然没有有效的执行力,也就是说在国家法律法规面前,尚没有匹配的铁路旅客运输法律条规来参考执行,这就为惩戒逃票者行为留下了空子,铁路部门对待逃票行为遇到了无法可依的局面。所以说,必须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建立健全铁路旅客运输相关法律法规,既维护旅客人身财产权利,又维护铁路运输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方能在根源上杜绝逃票现象,毕竟,不会有哪位旅客为了那区区的逃票的几个钱,而以身试法。
票价曾可贵,诚信价更高。社会公众的公信力需要每位民众的殷实付出所创造的,惟有在诚信的道路上我们守信,才能还铁路旅客运输一个文明、守信、和谐的出行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