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网购狂欢结束,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宣布,双11销售额为571亿,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同一天,天猫电器城销售手机共计1,894,867部,成为“24小时销售手机最多的网上平台”。这仅仅是天猫的数据,还有京东、国美、苏宁、当当网。可想而知,网络购物狂欢节的成交量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大市场就意味着大利润,抢夺有效物流终端就成了各物流快递公司的头等任务,甚至有物流公司不惜血本租下几架飞机应对此次物流大战。争抢市场份额的无烟战争也悄然展开,而今年改革后的铁路货运在这场疯狂的物流抢夺战中能否一炮而红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纵观“三条路”可谓各有春秋,空中运输虽有速度优势,但是成本相比较高;公路运输便利,但速度是其劣势,难免还有遇到堵车、坏天气等不可预知情况;而铁路24小时都能一直“奔袭”,成本只有其它快递公司的三分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价格低且速度快就能在市场上迅速渗透并占领。对比之下,铁路站在了货运市场的聚光灯下。
在此,笔者从提升未来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视角,对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金融物流服务的具体思路进行了理性思考。
从管理机制出发。金融物流业务虽然能给参与各方带来“共赢”的效果,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引发了资金、货物、单证(仓单)的流动,物流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有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物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建立高效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规范业务运营管理与操作流程、实施对客户的全方位信用管理。
从关系管理观看。铁路物流企业要认真做好与银行、货主的客户关系管理,包括物流企业与银行、货主的业务关系和信用关系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对货主来说,铁路物流企业在提供优良的仓储服务和其它物流配套服务的同时,通过对货主的信誉和资质调查、监管商品或货物的市场分析,联合银行为货主提供金融服务,把服务方式向客户端延伸,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夯实金融物流服务发展基础。
从信息化管理加强。铁路物流企业在开展金融物流服务过程中,要收集和处理的信息量会很大,应当以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系统化来协调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工作,优化操作流程的服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和减少内部操作的失误。同时与银行、货主协同作业实现信息化,能使铁路物流企业高效地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方便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货主对服务过程的跟踪,提高物流企业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物流及其增值服务。
从融资渠道拓宽。金融物流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从而实现资本优化配置。通过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可以激励铁路物流企业不断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减少库存和物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双11已经结束,但铁路走进物流市场的脚步才起步,如何更好的进入物流这个大家庭,取得更多的利益,铁总在改革这条路上且走且分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