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要想持续稳定飞驰,离不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这项被称为“大型机电设备CPU”的产品,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但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来源:文汇报)
近年来,高铁作为中国设备“走出去”的领头羊,由它主导的“高铁外交”已成为继“熊猫外交”后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但中国高铁发展至今,一些零配件仍需要进口,一块使列车持续稳定飞驰在铁轨上的芯片,却依赖于进口,作为高铁技术输出大国,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就在不久前,上海先进半导体公司和中国北车签约,共同打造IGBT国产化产业链。此举不仅将为我国高铁、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装备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可靠强劲的“中国芯”,还将逐步改善国内目前大功率IGBT全部依赖进口的状况,降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成本,也使得中国高铁设备具备完全知识产权。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二十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设备都是进口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高,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重视,国产设备正逐渐取代进口设备,高铁安装“中国心”便是显著代表。作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高铁的研发和设备也是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中国高铁芯的研发成功并取代进口心正是回应国民关注的最好方式。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国,年需求量超75亿元,每年还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IGBT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大多为欧美半导体厂商所垄断,国内企业对该产品的研发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上海先进半导体公司和中国北车签约合作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机电设备CPU”产品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有能力和实力去研发以及使用自己国家开发的设备,在某些地方是不需要依赖进口的,毕竟昂贵的费用,很难保证人家什么时候断绝技术援助。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懂得了如何去操作,即使没有外来的资源,我们自己还是可以研发的,在质量上说不定还比进口的还要好。相信安装“中国心”的中国高铁将走出一条更辉煌的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