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10时,陇海线上的民权车站东咽喉战场号角声声、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一派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施工场景,东陇海线第二阶段集中修更换道岔工作在这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只见11号道岔电缆盒旁,两名“黄马夹”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电缆配线作业,一人核对电缆编号,一人固定电缆端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不经意间流露出两人无言的默契和娴熟的业务技能。
这两名“黄马夹”是一对父子兵,都在郑州电务段商丘信号车间民权信号工区工作。父亲叫张建林,51岁,在工区工作了30年;儿子叫张亚鹏,25岁,刚到工区工作两年。这对父子兵可是集中修中少不了的业务骨干。
说起张亚鹏娴熟的业务技能,老张可是没少“教训”儿子。
2013年3月底,民权信号工区新进了一名复转军人,张亚鹏的到来本应是老张很欢喜的事情。然而上班的第一天,老张当着全工区职工的面就训了儿子一顿:“别以为咱是爷俩又在一起工作,就拿我这个老同志给你撑腰,你小子啥也别想,学好业务,好好干活,千万别给我丢脸……”
“千万不能丢脸”,父亲一句简单的话,成为激励张亚鹏不断前行的“座右铭”。
刚接触电务工作的张亚鹏基础知识水平较为薄弱,难以理解岗位各项设备的工作原理,可谓空有劲,无处使。考虑到信号工作技术含量高、安全责任大,干了一辈子铁路的老张时常叮嘱儿子一定要认真学习业务技术,严格遵守各项劳动和作业标准。老张也义不容辞地扛起重担,对儿子的业务水平进行拔高辅导。张亚鹏也是把别人聚会、娱乐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如饥似渴地学习信号设备维修知识。
“我知道我业务不好,再不下点苦功夫,学好业务。我丢点人没啥事,父亲脸上也挂不住,最重要的是我不能拉工区的后腿不是。”说话间,张亚鹏眉宇间散发出一种坚定的神情。
在老张循循善诱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张亚鹏的业务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曾经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不过这不是终点,父子的授课还未完结。
今年国庆期间,正赶上东陇海线集中修关键时期。父子俩所在民权站需要更换新型ZYJ7型电动转辙机14组,根据集中修计划,更换之前要完成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新型道岔的预装作业。恰巧张亚鹏的婚期将至,早与未婚妻约定好的张亚鹏询问父亲,“国庆搞活动打折多,我想把新房布置一下,给车间请个假,想晚两天再去工区,您看行吗?”
“工区现在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这次又是集中修,再说咱们站还要换新设备,人手本来就紧张,你好意思开口?”老张看了看儿子委屈的样子,依然严肃地说道。
在铁路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的老张,理解儿子的心情,也更清楚集中修的形势和特点。30年来,他极少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各类施工。自己没有“掉过队”,也不希望儿子“拉后腿儿”。看着有点生气的父亲,想想工区现在的情况。第二天,张亚鹏和父亲又一起投入到了预装工作中。
正是有像这对父子兵一样的铁路工人,集中修的施工任务才能一次次地顺利完成,铁路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只有沾满油渍的工作服和恪尽职守的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