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中国南车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交参建该州高铁的投标意向书……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高铁及相关轨道车等设备走向全球市场,重塑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表明“中国制造”开始从低端产品迈向高端技术装备(中国经济网10月27日)

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再创新仅仅10年,在这10年当中,中国高铁基本伴随着中国高速增长的GDP在快速发展,从引进技术装备到创新技术掌握核心科技,中国高铁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向前走。今天的高铁已经蓄势待发朝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迸发,是什么力量让中国高铁能够走向海外呢?笔者愿探知一二。

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沃土”。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在腾飞,2012年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不敢想象的。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运用在中国高铁建设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高铁从“零”到现在的1.12万公里只用了短短的10年。大家也都知道,高铁虽然安全、舒适、快捷但背后高昂的建造费用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大米换高铁”的言论,倘若没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能有今天快速发展的高铁吗?没有快速发展的高铁更谈不上走向“海外”

中国高铁技术装备品质保障是基础。任何商品能“够卖的”好是离不开商品质量的,同样的道理,中国高铁能够受到国际社会青睐与中国高铁技术装备的品质保障是分不开的。今年8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中国铁路总公司时说;“我推销中国高铁心里特别有底气”试想?这个底气来自哪里?没有本国高铁的高品质保证能说出这么有“底气”的话吗?品质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靠事实说话。截至今年6月份,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已经安全运营4亿公里,这是对中国高铁质量最直观的反映。

国家的扶持是走向海外的“助推剂。”翻开李克强总理的外交足迹,泰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非洲国家、东欧各国……每到一处无不“高铁先行,”因此外媒广泛赞誉的“高铁外交”也成为了继“篮球外交”、“熊猫外交”又一外交新名片。这也侧面反映出国家层面是支持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有了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销,为中国高铁疾速奔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助推剂。”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不仅是从低端产品向高端技术装备的转变,更是国家用高铁这张名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之举,中国高铁走向海外也将助推“投资、出口、国际消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