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一改革,大伙议论最多的就是火车票会不会涨价、该不该涨价的问题。一派观点认为票价当然不能涨,这十数年不变的火车票价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扎了根,“票价便宜”也是火车被作为大众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说这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动脉怎么能说涨价就涨价呢?保守派们接受不了。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该涨就得涨,铁路总公司是从原铁道部这个行政部门里拆分出来的国企,既然是企业,那就要自主经营,就得以盈利为目的,其“产品的售价”也就是火车票价自然应该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是涨是跌应由市场说话。其实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稍显偏颇。相比起飞机、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火车票价偏低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铁路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可票价却依然保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铁路要建设、铁路职工要吃饭,加上现在铁路总公司又是企业制,车票价格一直不涨必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说全靠市场来调控火车票,在中国铁路现行的机制下也是难以实现的。民航市场有多家同等的航空公司相竞争,所以价格战、服务战打得轰轰烈烈,这是市场化竞争的正常现象。可铁路即便是变成公司了,那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单一的垄断并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前提。加之在中国,铁路还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公益性,学生票价、残疾人票价等等都不是轻易能调整的。所以车票价格想涨就涨也是不可能的。那火车票价究竟该怎么涨呢?笔者认为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要改善火车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普通列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记录着大部分中国人“旅途辛酸史”的绿皮车虽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现在铁道线上奔跑的主流快速列车也仍然存在着包括软硬件设备不完善、乘务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的诸多问题。想让乘客多掏钱,铁路就得把自己卖的“商品”做好,这样才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其次是要适当地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竞争。有竞争才是健康的市场化模式,才能把市场盘活,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有了对比,谁的设备好,谁的服务优,谁的性价比高,乘客自然会去甄别与选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票价的涨跌会相对让人更容易接受。结合这两点,只要火车的基础设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在对特殊群体肩负公益性责任不变的前提下,让乘客们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去选择坐高铁还是普快、软卧还是硬座,买卖双方达到互惠互利,岂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