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开往洛阳的K332次列车运行途中,一名乘客突发心脏病,乘务员按照旅客的指引,找到了随身携带的药品,并喂其喝下。在乘务员照料下,旅客病情逐渐恢复平稳,这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总算是有惊无险。( 网易新闻)

“旅客乘车突发疾病  铁路职工齐心协助抢救”、“八旬老人不慎走失 铁警帮忙找回亲人”,类似这样发生在乘车旅途中的事件,几乎每隔几天都能看到,即使这种旅途中铁路工作者对旅客的帮扶、照料很常见,事情也近乎微小,根本算不上创新和轰动,但也总能凝聚起百姓关注的目光。因为它起码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司空见惯的点滴服务,才更能考量铁路服务的质量和特色。

列车是个小社会,一趟列车有上千名旅客,尤其是长途直达列车,由于运行时间长,地域跨度大,人员结构复杂,需求层次多样化,服务工作自然“众口难调”。但现如今,诸如乘车候车环境、网上网下购票窗口、列车速度与质量、铁路网络建设等硬件服务,逐年创新高水平,这类服务对每名旅客来说,体会感受是相同的,能让铁路部门收获更多“赞”声的,更在于能走进旅客内心的“软”服务。

考量铁路“软”服务,每名乘客心里都有杆秤,也许对工作人员来说,服务亦大亦小,但真正能让服务对象感到暖暖真情的,是由若干个小的细微服务组成的心与心的交流,是从旅客的真正需求出发,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

诚然,铁路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可能是包办的社会性服务,但是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想法子,多出点子,多动脑子,不厌其小,不厌其细,铁路部门提供的服务越细越多样化,就越能让更多的人满意。很多细节服务,对于铁路部门而言,关键在于有心,而不在于金钱投资的大小,例如近期推出的老年人网购车票可优先选择铺位,各个车站随处可见的流动咨询服务台,取消站台票后推行的爱心接送卡等,都是此类型服务的典范。真可谓是细微处见心思,见关怀,这也进一步说明,车站车厢并不单单是提供人和物位移的场所、工具,更是铁路人有幸为百姓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地方。

然而做好微细节服务并非易事。既需要服务提供者真心待客、用心服务,还需要一定的经验、智慧和技巧,能敏锐地发现服务中存在的最细微的问题,并且及时作出反应和跟进,这样才能在一次次“微小”的服务积累中,实现“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宗旨。

希望铁路部门继续把为旅客货主提供多元服务作为细节服务改进的目标和动力,也希望同铁路部门一样的其他交通行业能自始至终在无微不至的细节服务上下功夫,让更多在外出行的人能获得额外的温馨感受,获得更多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