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天,我和女儿一同走进校园。刚进大门,女儿便嚷嚷:“妈妈,快看!这花开得好漂亮!”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满树盛开的玉兰花,宛如一群腾空而起的白鸽,洁白柔嫩得又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我也不禁赞叹着:“这玉兰花太美了!”可没过一会儿,女儿又一脸疑惑地望着我问道:“妈妈,为什么还有一些花没开呢?”

的确,在同一棵树上,还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朵,碧绿的花苞托着椭圆形的花蕊,无声无息挂在枝头。如果不仔细看,谁会注意这些不起眼的花骨朵呢?女儿的发问让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但望着那些看上去不是很漂亮的花骨朵,看着女儿期盼的目光,再回想她的成长经历(刚入学的女儿因为年龄偏小,掌握知识和技能明显不如别的孩子。在我着急、期盼与焦虑中,女儿越发显得胆怯,脾气也大得出奇)。想到这些,我感慨万分地说:“孩子,每一朵花开放都是有先有后的,后开的花同样美丽。这些花骨朵再等几天也会长出同样艳丽的花。如同你现在,尽管成绩还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是我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会像那些后开的花一样绚烂多姿。”

女儿似懂非懂点点头,但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感动:自然界的花朵开放固然有先有后,但同样美不胜收。没有谁会因为哪一朵花开放时间晚了,就说这朵花缺少了一份妩媚动人。可是想想我们做家长的,常常因为孩子一时或一处知识、能力比不上人家学得最好的孩子,便勃然大怒,急火攻心,迁怒孩子,抱怨孩子,有的还打骂孩子,极大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渐渐变得孤僻沉默,意志消沉。

女儿的发问令我警醒,也让我明白作为家长,要坚信:没有一个花骨朵不会开放,除非突如其来的风霜雨雪。而这风霜雨雪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严厉斥责、急功近利,追求那种本不该在他开放季节非要催促他开放的不正确思想和行为吗?要知道焦急的期盼有时也是一种伤害。毕竟每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调节自我、健全心理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周围充斥的那些催熟的恶果呢?那一个个催红的西红柿,催大的猕猴桃,催肥的鸡腿……这些催熟的食品,相信没有一个有鉴别能力的父母愿意主动去购买、食用。可为什么我们却还在固执而坚定地扮演着催熟者的角色呢?

孩子犯错了,需要等待;孩子知识没有完全掌握,需要等待;调皮捣蛋的孩子转变,需要等待;默默无闻的发展中进步,父母更需要等待。一颗等待的心,就是一颗宽容之心、大爱之心。“等你等到我心痛”,我想我们的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要知道等待的美丽不仅仅是站在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更是站在关爱生命的高度!

当然,等待不是不闻不问,不是冷漠处之,不是任其发展,而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合理的帮助,悉心的指导,及时的鼓励。我相信在等待中浇灌、培育,在等待中关注孩子,差异自然会减弱,也一定会迎来一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灿烂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