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蒋红峰,个子不高,身材壮实,黑里透红是个典型的“工务汉子”。

1993年子承父业当上线路工,他在偏远工区一干就是21年。凭着一股子执着劲儿,夏战三伏,冬练三九,养路工“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精通,不仅成为工区的业务骨干,还挑起了班组管理的重担,成为一名优秀班组长。

养路先育人,育人先育心。5年前,他所在的里村工区环境艰苦,人心不稳,安全生产一度在低谷徘徊。2009年3月,蒋红峰担任工长后,带领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对院内的废旧路料进行清理和堆码,硬化娱乐场地和路面,将一亩多荒地开辟成小菜园,种植萝卜、青菜和辣椒等绿色环保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职工餐桌,增强了工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经过他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工区很快就摘掉落后的帽子,跨入全段先进班组的行列。2010年,段上授予他“十佳工班长”称号。

与里村工区相邻的薛家营工区地处豫西山区,管内小半径曲线多,设备基础薄弱,是洛阳工务段管内陇海线最关键的一个区段。2012年10月,蒋红峰临危受命,调任薛家营工区工长。上任后,他从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入手,下大力气抓安全管理规范、现场作业标准化,设备检查整修常态化,全面提升线路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针对山区线路作业了望条件差,人身安全隐患多的实际,他从强化安全意识入手,狠抓职工安全教育,落实各项防护措施,规范现场作业,卡控安全风险,保证行车安全和作业人身安全,使现场作业达到标准化。

针对工区管内小半径曲线设备病害多、安全隐患多的实际,蒋红峰坚持以创建优质设备活动为主线,狠抓设备检查整治常态化。每月定期对工区管辖线路设备实行一次“健康体检”,每天对小半径曲线进行一次徒步巡视检查,重点对轨距、方向、水平和曲线正矢开展调查分析,找准线路设备病害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和保安措施。

薛家营工区地处湿陷性黄土区域,80%的线路属于高路堤、深路堑地段,汛期防洪压力特别大。蒋红峰认真落实汛期行车安全措施,严格执行雨中、雨后巡查制度,对管内线路采取定人定责、分段包保、重点巡查的方法,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排查各类路基病害和水害险情。两年来,他先后发现16处路基塌坑、边坡溜塌等水害险情。

2013年7月10日凌晨2时,蒋红峰带领职工冒雨巡检线路至下行K916+50米处时,发现高路堤地段塌陷长4米、宽1米、深1.5米的大坑,线路外侧6根轨枕头悬空,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他立即采用短路铜连接线路,显示停车信号,迅速向车间和调度报告险情,并组织抢险,经过30多名抢险人员2个小时的紧急抢修,及时开通线路。由于发现及时,措施有效、抢险得力,防止了一起可能因水害发生的重大事故。

今年9月7日至17日,豫西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工区管内累计降雨量高达213毫米,他带领职工昼夜巡查,加大对高路堤、深路堑、桥头护锥等防洪关键地段的检查,及时发现3处路堤、路堑溜塌水害,组织人力抢修,确保了陇海大动脉安全畅通。

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工区的“领头雁”,蒋红峰深知肩负的责任和重担。他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职工。按照惯例,工长每月有一半时间在工区做管理台账,而他却坚持每天与职工同上线路,检查设备、带班作业,排查路基设备病害和水害现象,晚上加班加点做管理台账。蒋红峰家住三门峡西,虽然家离工区不足100公里,但他很少休假回家,每遇节假日,蒋红峰主动留在工区值班,把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大伙们。在集中修中,他更是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现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两年来,薛家营工区线路设备优良率一直保持在100%,先后获得段“先进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称号。蒋红峰个人先后荣获段“安全功臣”,路局“先进生产者”“优秀班组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刘新杰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