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的一系列大单,高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不仅是为中国高铁项目出口寻找市场,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

结束德国之行后,李克强总理10月12日至14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了包括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在内的经贸、投资、能源、金融等领域近40项重要文件的签署。

高铁网{Gaotie;cn}10月15日讯:

 很长时期以来,中国的技术都是依靠西方国家的进口,现在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高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具有绝对优势,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是中国人几代人的梦想,现在终于梦想成真,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就国际上的交通工具而言,一般只有航空公司的飞机和海洋上的轮船,公路和铁路很少有规模化的经营,有,也是落后的普通道路和列车,中俄总理的定期会晤,特别是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公报,一系列大单,高铁成了我们的拳头产品,高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不仅是为中国高铁项目出口寻找市场,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丝路精神,又一次迸发出蓬勃生机。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彭安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展开物流运输,欧亚铁路相当于是“第二条生命线”。他说,这既有战略安全的考量,又可拓宽中国的经济战略空间,发挥中国高铁优势掌握市场主动权,可谓“一箭多雕”。

      向国际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高铁开进莫斯科,是为国人扬眉吐气的好消息,中国的高铁出口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开发国际市场带来了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