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温州“7·23”动车事故的阴霾虽已渐渐散去,但是对于过往的疼痛中国高铁一直淡而不忘。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中国高铁砥砺前行,不断地改革创新,加大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今年上半年,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就已达45亿美元(约合276.3亿元人民币)以上,并出口到超过80个国家及地区。使中国高铁成为了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出口不断“扩大化”的国家,2014年9月,就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豪情万丈的当起了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间接地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中国对中国高铁有信心,“高铁外交”的向外推行势在必得!
这三年,中国高铁在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个别国家拿着温州“7·23”动车事故,试图以此干扰中国高铁出海的大环境下,举步维艰,但仍就硕果累累。7月份,世界银行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的报告中就指出中国高铁从铁路铺设到高铁列车制造再到建设成本,都具有明显的 国际 竞争优势。9月19日,中印两国联合声明中,印度就表达了“愿积极考虑与中方合作建设一条高速铁路”的意向。
中国高铁——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就曾表示 “高铁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言下之意,阻碍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之路的无疑就是那些带着浓浓“醋意”的外国国家所带来的恶意挑战。如今的中国高铁拥有着长距离和大网络建设运营的经验以及桥梁架设、隧道建设、轨道铺设等先进技术,早已成为世界铁路事业的强劲对手。
我国的京津城际列车的车体宽度已从国外常用的2.9米增加到3.3米,而这短短的0.4米不仅增加了载客量,也更加适应客运专线与既有线互通的中国国情,更值得一提的是带来了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牵引功率等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
除车身本身以外,中国还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在世界上开创性地完成了大面积铺设无砟轨道,全部板材、扣件都以毫米计算精度;为了防止震动,轨道板下面需要填充混凝土,外国专家的配方只能延展1米多,而中国人可填平5米到6米。此外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还领衔自主研发了世界第一辆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综合测试车。而这些“中国创造”+“中国制造”都足以令外国人瞠目结舌,中国高铁成功的摆脱了只会“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将现代科技运用的“活灵活现”。
中国高铁——工程建设势头强劲
按照中国从2004年正式开始发展高速铁路算起,10年间,中国高铁加大投资力度,始终坚持铁路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做到了城市建设发展到哪里,铁路工程就修建到哪里,并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新线建设,实现了西南山区、西北高原、西部荒漠区、华东沿海、华中丘陵地区、东北高寒地区3个时区、5个气候带、6种典型地形地貌的横跨,足以证明中国高铁建设的“有规模、有质量、有魄力”。
据称,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上不仅规模大,其建设成本也是令人瞩目称赞。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每公里1.29亿元人民币;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每公里0.87亿元人民币。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较高,每公里造价多数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
今年9月,中国高铁还加开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建设红土地的高铁第一站等措施,都证实了高铁工程的“物美价廉”,使我们对中国“速度”更加有信心。
中国高铁——人文建设亲民惠民
中国高铁始终坚持“铁路人民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坚持落实“两满意”,把铁路建设与人文建设紧密地融为一体,深化货运改革,打造货物快运新服务,开行“西南货物快运”;涌现全国45个城市的高铁快递;实行“三个出行”,“梯次退票”服务。同时举办了各类职工培训班,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树立起了职工亲民的良好形象,创立了更多惠民的新措施。
高铁成就——归功于中国铁路对“安全优质 兴路强国”的全面贯彻落实;
高铁成就——归功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信任;
高铁成就——归功于全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高铁成就——归功于全国铁路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
三年的泥泞挣扎,三年的砥砺前行,我们实现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我们用毅力、用努力、用技术、用数据证明——中国高铁将领先于世界!(李强 周美玲 刘晓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