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铁路“三线”建设点个赞
笔者近日在甘肃乘坐火车从兰州西行,路过沿线一些不起眼的小站,火车站停时间,不经意间向车窗外望去,居然发现原本一些破旧的车站一下子变得靓丽起来,看过几个车站,一站一景,站站不同。拓宽一下视野,看到一些车站空地上有小菜园、小花园还有安装了健身器械的活动场地等。
人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想到我年初才路过这里,还没有这些变化。向列车上的铁路职工一打听,原来铁路上正在进行“三线建设”,要把铁路沿线站区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生活线、丰富多彩的文化线、平安健康的卫生保障线。
笔者的家人和朋友中,有不少是铁路职工,因此对铁路工作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中国铁路许多都穿行在戈壁荒漠、崇山峻岭中,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较为艰苦,甚至在休班时间也要呆在小站上,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不仅无法像城里人一样休闲娱乐,甚至还会遇到吃饭难、饮水难、住宿难、如厕难和文化生活单调等,解决这些困难一直是各级组织关心的大问题。
列车上的铁路职工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各铁路局都能以“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为指引,以保质量、铸精品、创一流为目标,以定标、贯标、达标为抓手,以建思想、建文化、建队伍为导向,以强管理、育风气、促发展为根本。就拿兰州铁路局为例:今年要集中力量在兰新、兰青、包兰、宝中、太中银、西平6大干线74个站区、439个车间班组高标准推进“三线”建设,举全局之力,抓好推进落实。
了解到这些,笔者不禁要给铁路“三线建设”点个赞。
也许有人会说,“三线”建设不就是硬件改造,就是整修房屋、更换门窗、镶贴瓷砖、美化院落,就是更新些生活设施设备、文化体育器材。然而,建线就是建思想、建文化、建队伍。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不仅仅在于环境为人们提供从事生产劳动和休息娱乐的场所,更在于环境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硬件环境的建设,就可以激活环境文化的内核,进而增强“三线”建设的思想性、文化性。
人能够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塑造人。笔者相信,随着兰州局“三线”建设的步步深入,沿线职工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变,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三线”建设就像一场春雨,会在铁路干部职工心头播下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标准、讲奉献的种子,“三线”建设将成为服务铁路职工的小家、陶冶性情的园地、提升素质的课堂、确保安全的屏障,也就会进一步打牢给广大旅客货主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文/查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