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凡事都要讲究面子。所谓面子何物,其实就是普通人所说的“脸”。这脸么,人人都有,那么要面子等于要脸,这对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格外难理解。
说到这里,就不得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词多义,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说都有不同的含义,更别说这每个词语的引申意义了。就拿这着面子来说,咱老百姓的衣服,很多都是有里子有面子的。结果,这本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细节,被咱们的老祖宗,深挖掘了一下,这面子就不单纯是衣服的表面了。
说话办事要给人留面子不能打脸,家中大事件必须要有场面这才长面子,当官的出门办事讲究个排场下级干部要给足领导面子,就连小学生都要追求穿名牌用名牌要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这面子问题,贯穿于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始终。可以说,要面子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头等大事。老百姓的日常都讲究个面子,更何况是官员呢,更得注重面子,您说呢?
不过呢,这领导干部们到底该不该讲面子,这面子又怎么讲,是个学问。这其中,这面子也分对上和对下,还有对己。对上,给上级领导面子,就得做出政绩来,让上级看得到嘉奖;对下,也做出样子来,让百姓做出评价和论断。只是,这对上表忠心做业绩不难,管好下层做好基层工作,基本上这就能向上级交差了。但这对下,面对底层的人民群众,面对基层劳动的工人师傅,领导干部怎么拿捏自己的面子,这就是难事了。而对自己呢,更是不好拿捏。不在乎面子吧,人家说没当官的样子。太要面子吧,那就可能是变成和珅那样的巨贪,迟早会被拉下台。总之,这是道艰难的选择题。
不过,像海瑞、焦裕禄这样的,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他们不管对上对下,面子里子都给的足足的,但是唯独不给自己留面子。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求的是百姓的安康,求得是为官为民为国的志向,他们不在乎苦与累,也不会过河还要百姓背。他们不在乎自己吃糠咽菜,只在乎百姓能不能吃饱穿暖。他们不在乎皇帝老儿上级领导脸色怎么样,管你谁家官大亲戚多杂事多,他们在乎的百姓不能受苦不能蒙不白之冤。在他们生活的那些年代里,和他们一样清廉为政的官员有,和他们背道而驰鱼肉百姓的也大有人在。同样是在朝为官,同样是步入仕途,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心性,不过是将自己的面子放在了国家和百姓之后。
他们将公平、正义、良心留给百姓和国家,将清贫、劳累、忧思留给自己。他们给足了国家和百姓面子,国家和百姓也将他们载入史册,永世称颂。他们得到的面子,远比那一时的官场上的享受要多的多。这样的官员,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的栋梁。这样的官员,不管任何时代都是楷模,都是值得颂赞效仿的。
所以说,这为官者可以要面子,但这面子绝不是单单的给足自己面子,要什么奢侈生活豪华享受前呼后拥的排场,还是谁有多少房产养了多少情人什么的。这为官者的面子应该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真真切切为下层谋福利,不拿小事摆官架子挤兑人,不把公共财产当自己的,更不能耍官腔不办事只说话。
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付出,一心一意造福于民,这样的官员才是要面子又面子的好官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