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铁路总公司上调火车票退票费,北京律师董正伟向国家铁路局申请,请求其公开与调价相关的政府定价信息和退票成本等信息。国家铁路局信息公开答复函称,根据其职责董正伟的申请不属于其信息公开事项。今年4月,董正伟因不服国家铁路局的答复,将国家铁路局告上法庭,要求国家铁路局公开信息。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宣判国家铁路局败诉。法院认为,国家铁路局具有审核火车票退票费的法定职责,其拒绝公开调涨火车票退票费政府定价信息的行为违法,要求其针对董正伟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重新予以答复。(9月11日 北京青年报)

    该消息迅速成为网络媒体的热门新闻,不少网民纷纷为董正伟的举动大声喊好,因为在他们看来:铁路部门调整退票费,等于多收费、乱收费,损害的是广大旅客的权益,必须坚决抵制。事实果真是如此么?笔者却不敢苟同。

    铁路总公司上调火车票退票费,实际上就是铁路推行的阶梯退票新政策:即在开车前48小时退票的只收5%的退票费,在开车前48小时到24小时之间的,收取10%,在开车前24小时之内退票的收取20%的退票费。之所以要实行阶梯退票政策,归根到底是原先5%“一刀切”的退票旧规定不甚合理:由于退票成本过低,部分旅客经常有意无意地盲目多购票、多占票,还慢条斯理地在开车前退票,导致这些车票不能及时返回到系统,最终造成了部分热门线路的车票异常紧俏,而列车上却留有大量空余座位的怪现象,众多心急如焚的旅客买不到票、上不了车,往往迁怒于铁路部门,指责铁路部门有票不肯卖,害得铁路“躺着也中枪”。同时,部分有“头脑”的“黄牛”也盯上退票费过低这个漏洞,故意大量囤积车票,然后转手高价卖给有需要的旅客,造成了“车票都在黄牛手里”的错觉,屡屡引发不明真相的旅客愤怒“讨伐”铁路。即便“黄牛”没有卖出车票,他们损失不过是5%的退票费,这点损失与高价转让车票的“收益”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黄牛”们乐此不彼,频频出击抢票、囤票,最后吃亏的还是广大旅客。

    自从铁路实施阶梯退票新政后,面对24小时内要收取20%的退票费,那些喜欢多购票、多占票的普通旅客,自然要考虑其中的得失,主动去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然后购买适合自己的车票。即使临时修改了行程,这些旅客也尽量提早退票,从而避免了更大的退票损失。至于那些“黄牛”,更是叫苦不迭,万一囤积的车票不能脱手,自己便要承担20%的退票费用,实在是“损失惨重”,在权衡利弊下,不少“黄牛”只能选择了退出。退票新政实施后,有数据表明:今年春运期间,北京三大站窗口退票减少了3成。由此可见阶梯退票政策还是成功地遏止了多购票、多占票的乱象,众多旅客的出行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归根结底,阶梯退票新政实际上就是铁路部门采用了经济杠杆,提高了部分时段的退票成本,以此引导旅客少购票、少占票,及时有序地释放宝贵的车票资源,让广大旅客都能顺利出行。另外,阶梯退票新政增加了“黄牛”的屯票成本和风险,从经济层面给予他们直接的打击,从而有效地抑制“黄牛”猖獗现状。从上不难发现:实施阶梯退票政策,广大普通旅客却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不是想当然的受害者。不知道众多缺乏自我思索,一味盲从他人之见的网民,还会继续认为自己的利益被损害么?(文/徐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