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本名朱胜启,江苏东海人。1976年参加工作的他,是一名老铁道兵,曾参与了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承建的多条地方铁路,以及武广、石武等多条高铁的建设。老朱开过吊车、修理过大型机械设备,管理过搅拌站、担任过办公室主任。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在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敦格铁路项目部担任食堂管理员。
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把项目的后勤工作尤其是食堂管理工作搞好并非易事,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口味不尽相同,众口难调也是常有的事,有的项目由于食堂管理不当,还发生过职工翻桌子、闹不愉快等事。但老朱却把这块最难啃的骨头给拿了下来,他不仅把食堂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而且来项目检查工作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领导都点名要在食堂就餐,可见老朱确实有“两把刷子”。我曾笑着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只是笑笑不语。后来我慢慢琢磨,终于领悟到,原来,老朱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 “三板斧”。
第一板斧:用心
老朱每天起得特别早,第一件事,就是到食堂转一圈,看一看早餐准备得怎么样了。在伙食搭配上,老朱因地制宜,针对戈壁滩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制定出了一份科学的食谱,荤素搭配得当,花样丰富,营养均衡,让职工都能吃得放心、喝得舒心。
搞好食堂卫生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夏天,由于蚊虫较多,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老朱购买了杀虫剂、苍蝇拍等除虫用品,专门嘱咐厨师每天把食堂打扫个遍,确保不留死角。要求他们经常对餐具进行消毒,将购买的熟食、生食分类存储,并用保鲜膜封好。同时对用水、用电、用火等设备设施的性能进行排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购置食材方面,老朱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为了能买到最便宜最新鲜的食品,老朱经常一大早就和到业主、监理处办事的同事们一起,驱车到距项目部80多公里以外的敦煌市内买菜。这里的菜比项目部所在地阿克塞县城的菜一斤能便宜个几毛到几块钱不等,而且还保鲜。记得刚来项目时,老朱为了买到称心如意的菜,不知跑遍了敦煌市内大大小小菜市场的各个角落,鞋子磨坏了,脚底磨出了血泡,嘴唇也因跟卖菜的人砍价变得干燥开裂。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仅用很短时间,就详细掌握了敦煌菜市场各种菜的价格行情,为项目部节省了不少开支。
第二板斧:细心
购买食材,算账记账很重要,每天库存进多少出多少,老朱都留有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每天买菜回来,在食堂过完称后,老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核对食材的数量和价格,确保万无一失。记得有一次,老朱从市里买菜回来,和厨师一起过称的时候,发现买的一块排骨份量不足,总价对不上。老朱反复看了几遍销货清单,发现了其中的原委,原来卖肉的师傅在称上做了些手脚,导致排骨的总价抬高了。后来,老朱找到那位卖肉的师傅重新开具清单,把多给的钱要回来,并痛批这种不道德行为。老朱说:“这几块钱虽不多,但都是职工的血汗钱。我要确保大家都能吃上放心实惠的饭菜。只要大家觉得我买的菜划算,合口味,我就倍感欣慰。”
第三板斧:贴心
在生活中,老朱常把职工当成自己的家人,时刻为职工着想。炎炎夏日,戈壁滩上的高温天气,虽然不如南方地区那般闷热,但强烈的紫外线,还是让人感觉酷热难耐。老朱便向项目领导建议,购买一些绿豆和白糖,每天熬一大锅绿豆汤,给大家解解暑。征得同意后,每天中午,老朱就让厨师把绿豆汤熬好,盖上锅盖,再盛上一碗白糖,端放在职工餐厅的盛菜台上。下午一上班,员工们喝着熬好的绿豆汤,烦热的心情顿时变得清凉起来,心里美滋滋的,工作热情也变得更加高涨了。在施工大干时期,有的部门同事工作繁忙,有时要熬到深夜,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老朱便及时买回方便面和火腿肠等食物,缓解了大家的饥饿之苦。其他诸如谁的宿舍门锁坏了,卫生间的软管漏水等生活中的琐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用自备的小工具,把这些疑难杂症一一摆平,为项目部节约了不少维修费用。职工们也都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并由衷敬佩,亲切称呼他为“万金油”。。。
老朱的这“三板斧”,为职工带去了健康和便利的同时,也为他自己带来了赞许与荣誉。去年7月,老朱获得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年7月,老朱被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公司执行力检查活动的民主测评中,全部获得了优秀票,获得公司3000元奖励。面对各种荣誉,老朱显得很坦然,他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荣誉是大家给的,感谢公司和项目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关怀,他会继续发挥余热,为项目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刘斌)
附图说明:
图1、去年7月,老朱(右三)获得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摄影 刘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