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两天从微信上看到一篇回顾格尔木和青藏公路发展的文章,格尔木从无到有,伴随着进藏运输事业的就是一部壮烈的发展史。青藏公路虽然相对于其他进藏公路较为平坦通畅,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唐古拉、风火山、昆仑山这几个山口遇到天气突变,风雪交加,气温骤降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危险,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一场天气突变就能造成一个人的生死离别。从建国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仅青藏兵站部共有680多人倒在了运输进藏物资的伟大事业上;由此而产生的孤儿寡母在格尔木也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随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困扰多年的高原冻土难题得到解决,国家终于在2001年下达了修建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计划,经过5年的建设,克服了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等另外两项技术难题,火车终于通到了拉萨,从此真是天堑变成了通途,从西宁到拉萨,近两千公里的路程,客车一昼夜就可以到达。许多的进藏物资不需要再通过汽车兵们走走停停长达几天的路程运抵拉萨,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也不需要动辄再付出生命的代价。铁路是一种全天候的运输方式,即使在天气多变、大雪封山的冬季,一样能按时按点的到达。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而在青藏高原,铁路交通则确实有它无法替代的地位,青藏公路和青藏兵站部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