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一种做人的品德,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境界,它会伴随每一个生命的始终,需要每个人用一生来践行。

近几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把铁路工作作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把“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铁路特有的服务理念深深根植在自己的头脑里,落实在自己日常的行动上。

善良、勇敢的90后“救人英雄”——王博,2011年在就读攀枝花学院时,曾在金沙江救起一位溺水老人;2013年雅安地震后,他还参与了运送救灾物资的志愿行动;入路后成为一名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的学习司机,5月30日这天下午,当他休息游玩时发现重庆市磁器口九石岗江边的河滩外嘉陵江上游泳的4名男青年遇险,其中2人被江水冲走时,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将一名男子奋力救助上岸。英雄的壮举,让我们了解了这个“重庆好人”的先进事迹。

高大、帅气的90后“奔跑哥”——王炳南,把“多说一句,多问一声,多看一眼,多走一步” 的“四多”服务法熟练地用到服务旅客工作中。旅客上站台要提前宣传“车动人不动”;引导旅客排队要问清车厢号码,提前安排到指定位置;眼睛要时刻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及时过去“搭把手”;脚底要利落,该走的地方一步不落。热情的服务,让旅客感受到了旅途的温暖。

阳光、英俊的90后“火眼金睛”—— 高远,为避免旅客搭错车或无票旅客“蒙混过关”, 细心地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候车时,他会拿着“小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生怕有一名旅客漏乘;发现旅客的乘车日期不对、乘坐车次不符,他会引导旅客正确乘车;看到有需要帮助的重点旅客,他都会亲自把他们安排在“老弱病残孕”候车区域,并通知客运值班员安排人员对其进行重点照顾。认真的态度,为旅客提供了出行的方便。

温柔、和蔼的90后业务骨干——尚盈盈,永远保持着一幅面带微笑,一肩高、一肩低,侧身向售票窗口,转身敲键盘的镜头。面对一些因电话、网络订不到车票,到车站窗口来碰运气的旅客,她会认真帮他们查询有无退票的相关信息;面对前来购票的一名旅客,她也会按其要求帮助查遍十几天内所有可以乘坐列车的相关信息;面对买不到票旅客的抱怨、牢骚,她都会淡淡地一笑,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和蔼的笑容,为旅客送上了一分暖意。

…………

尽管很多人在谈及90后时都会说:这些被娇生惯养的年青一代,是家中宠儿、温室中的花朵,受挫能力弱,不仅吃不了苦、遭不了罪、更受不得一丝委屈……但这些奔跑在铁路各条战线上的一批年轻90后们,却用一缕缕阳光、一丝丝温暖、一份份热情,诠释出了人性的美好,见证着新时期铁路青年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文/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