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一个令我心绪难以平静的日子。这一天,我在郑州铁路局中原铁道报社从事新闻工作正好30周年。
30年前,因曾在部队从事过专职新闻报道工作,组织上把我从原安康铁路分局政治部办公室秘书的岗位上调到刚合并成立的中原铁道报任职,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
刚到报社,我被任命为中原铁道报社驻安康分局记者,当时我还不到24岁。虽是铁路子弟,但我对如何捕捉铁路新闻点还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多年来,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得益于各位前辈的帮助,得益于各位同仁的指正,我才能义无反顾地大胆追逐自己的铁路新闻梦。
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动力。30年来,通过努力,我圆了自己一个个华丽的梦:许多由我参与采写或者策划的新闻报道,在路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重大新闻甚至在路外也引起强烈反响。
30年来,我曾随慰问团赴老山前线采访,曾赶赴重大火灾抢险现场进行报道,曾亲眼见证了郑州铁路局30年来的重大改革与发展历程,并报道了其中的关键性事件。30年来,我先后发表了数千篇新闻和文学稿件,推出过 “巴山精神”、吴世存、张海燕、何宗伟、张磊等重大典型报道,其中共有十余篇(幅)新闻稿件、摄影作品和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并与人合著出版了新闻专著 《晨钟暮鼓》……
追逐梦想,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多年来,通过业余自修,我获得了两门本科学历证书,并自学了电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在担任中原铁道报社电子出版部主任期间,我负责创办了中原铁道报电子版和新闻信息网络,该项目获得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进步委员会授予的1999年至2000年度技术进步优秀奖。
我的梦想并不空幻,在现实中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例如,2002年12月,我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报业协会评为2000年至2001年度全省报业先进工作者。
在担任中原铁道报副总编辑后,我力争在新岗位上取得新的收获。几年来,由我策划并带队完成了宣传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张磊事迹的人物通讯 《大德无碑》及反映郑州局全局上下 “凝心聚力、争创一流”事迹的工作通讯 《谱写中原铁道的辉煌乐章》,这两篇报道在路内外都反响良好。
在实现梦想、收获幸福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痛苦。1990年7月,当我在襄渝线梨子园隧道重大火灾抢险现场进行采访期间,两次收到父亲病危的加急电报。由于采访任务重大,我一连20多天未曾离开工地,直到父亲去世后才回川奔丧。还记得我在巴山工务指导区采访时,儿子患病半夜入院抢救,妻子急得大哭……
30年来,我亏欠过父母、亏欠过妻儿,但历数自己取得成绩和荣誉,我在心里感慨:这种牺牲或许是值得的,这种付出或许也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我在襄渝线梨子园隧道火灾事故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 《众志成城,降服火魔》,先后获 《中国摄影报》“1990年抗洪、抢险摄影比赛”三等奖和陕西省 “1990年度好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1998年,这张照片又被收入 《军事大百科全书》。通过我参与采写的通讯 《情系大巴山》,使名不经传的巴山工务指导区一举扬名路内外,成为全国铁路一面飘扬的旗帜……这些或许足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足以抚平妻子的伤痛,足以引导儿子努力学习和工作。
从事新闻工作30载,历经几多艰难困苦,唯痴心不改;体验几多潮起潮落,仍乐此不疲。因为,梦想还将继续。从事新闻工作30载,面对荣誉,想起来会笑;回忆挫折,也可能心酸。但只要问心无愧,梦想还将继续。
李荣吉 (作者系郑州铁路局 《中原铁道报》副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