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粤海铁路获悉,21日11时23分,海南东环高铁动车组D7311次运行至陵水-亚龙湾间下行K244+894m处,因接触网上挂有“孔明灯”,此动车被迫停止运行。据悉,这是海南东环高铁动车组在一个月内第二次遭遇“孔明灯”逼停事件。(8月21日中新网)

写上祝福,点燃蜡烛,放飞孔明灯,这本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笔者搜索了一下孔明灯造成事故的信息,结果十分惊人。但是为什么孔明灯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笔者质疑,制度都哪去了?

“孔明灯”是由竹篾、白纸、细铁丝、蜡烛、脱脂棉、浆糊等材料构成,被风吹不易熄灭,可长时间燃烧,外燃温度高达300℃,点燃上升后若燃烧不当或遇风力过大、风向不稳等情况,将直接威胁高层建筑、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居民住宅的安全。

可能有人会反对说,燃放“孔明灯”祈福,是延续多年的传统习俗。但是事关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高铁沿线安全隐患,或将燃放孔明灯的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是“孔明灯”多是在夜间燃放,地点分布零散,且“孔明灯”随风飘动,管控难度较大。难度再大也需要制度这只无形的手,也只有加强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安全隐患。

当然,有人说在临海靠河,或者空旷、没有建筑物或植被等地方放飞,就可以避免火灾隐患;也有人说像气球那样,不要让“孔明灯”放飞后自由飘浮,而是用一根细长的控制线控制其高度、方向,适当的时候收回来;还有说控制灯内燃料量,减少“孔明灯”的飞行高度和距离,这样至少能让灯在人能够控制的范围内飞行。

其实,这些都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住安全隐患,但是对于要根本上消灭这些隐患,还是不可靠的,毕竟有太多的安全因素在里面,所以还是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配合好制度,当然,也亟待制度的落实应该越来越到位。(文/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