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之声报道称中国正在考虑建高铁到美国的可能性。计划铁路从中国东北部出发,经过西伯利亚,进入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抵达阿拉斯加,然后进入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大陆。(新浪财经8月18日讯)
这一设想无疑是空前的,然而其可能性却受到诸多人的质疑。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资金稀缺。铁路全长13000公里,如此庞大的工程量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二、管理运营复杂。一条铁路跨越好几个国家,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如何管理和运营这条跨国高速铁路系统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如果沿线国家无法就高铁运营达成一致,后续合作便无从谈起;三、技术问题。中俄加美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而且需穿越白令海峡,这也将成为一个莫大的考验。
然而且不说此次计划能否实现,其意义对中国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在过去30多年甚至是更早的时间里,海运都是我国参与到世界经济贸易中的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是一个海运进出口大国。然而如今在美国主导的海权时代中,中国在海上经济贸易中毫无话语权可言,这也是我国一直充当“世界工厂”,始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原因。央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许一力称:“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建立一套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体系。但是,短期内海权很难获得有效突破,无力与美国抗衡,陆权的回归就成了中国目前一个最好的选择,而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恰恰让陆权时代的来临成为可能。”从2004年铁道总公司引进技术建造高速铁路,到2009年武广高铁投入运营,乃至2010年郑西高铁、沪宁高铁相继投入运行,中国已逐步掌握了高铁的核心技术。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对中国的高铁技术表达了强烈的兴趣,为此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铁道总公司在“走出去”战略的部署下,与国外的有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经济效益上看,此次中俄加美线路的规划用高铁将俄美两个超级大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带动我国包括高端领域和低端领域在内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输出,促进包括机械、冶金、建筑、电力、电子、信息等国内众多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这次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将进一步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的市场和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我国高铁乃至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通过国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促进我国高铁及相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整体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高铁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高铁将越走越辉煌,直至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永久不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