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或是航空、管道,交通运输的发达,必将拉动各地的经济水平,促进各地区与人们之间的交流,拓宽人们的思维方式,打开与外界社会沟通的大门。

  而在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是人们远距离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首选,其价位低廉、面向大众的特点为人们所欢迎。于1876年修建的第一条淞沪铁路至今,铁路一直不断在更新换代,列车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唐胥铁路时期的马拉车到蒸汽机车,再到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的第一台内燃机车,到随后投入使用的电力机车,再到2001年首列配属于郑州铁路局使用的动车组,再到如今的高速铁路,无论铁路经历怎样的改革和发展,都会成为其发展所属时代的交通运输主力。

  铁路成为出行主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在世界各国并不罕见,甚至铁路技术远超中国,然而伴随着“中国高铁”一词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着实令我们在世界上自豪了一番,倍感有面儿。

每当提及ICE,世界各国都会被德国高铁的这个代名词所折服。在当今的高铁时代,曾经的德国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为世界各国所学习并借鉴。然而CRH动车组的出现,却另一向以严谨稳重素称的德国人汗颜惊讶了一番,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标题这样写道:中国的超高速列车不再需要德国。于1999年开始兴建高速铁路至2011年12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速铁路从不断引进并借鉴他国高铁技术,到自助研发并投入使用,12年的时间另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四横四纵”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规划也将助力铁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随着高铁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便捷、快速、舒适”的特点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高铁在满足国人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青睐的对象,在“高铁外交”盛行的同时,更是国人对外展示出一种泱泱大国的“范儿”。

“中方将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项目建设,实现区域互联互通,”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的一次演讲中如是说道,“中方还将在非洲设立高铁研发中心”。高铁是“中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结晶,是“中国创造”的排头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中国高铁技术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积累过程后,已经跻身世界先列,成为世界上安全运营里程数最多的国家,其安全性能、性价比受到世界各国青睐,“高铁援非”只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步,是中国技术极具代表性的一次“走出去”,更是世界对中国的一个肯定。

  高铁给中国人民赢得了“面儿”,在世界上展示了“中国范儿”,但是,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发展的路上布满坎坷和荆棘,让我们共同为中国高铁喝彩,鼓劲!  ( 张 尚 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