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7点左右,由上海杨浦站发往灾区的第一援助物资顺利抵达昭通火车站。昭通火车站干部职工全力抢卸物资,联系地方政府及时抢装汽车,确保援助物品及时送达灾民手中。(中新网 8月5日)
昭通鲁甸县6.5级地震死亡人数升至589人,破损的道路和从山上滚落的碎石阻碍了救援人员的前行。目前,灾区接连大雨,昼夜温差十分明显……关于它的纪实报道随时随地都牵动着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不可否认,人类的力量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然而尽管这样,当大多数人还在电视屏幕前揪心感叹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在地震消息发布的那一刻起,已经全面铺开……
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人们无法阻挡它的到来,但是当灾难来临时我们看到:李克强总理徒步5公里进震中;人民解放军、消防官兵、专业救援队、医疗卫生人员以铁路部门火速赶赴救灾现场;在道路受阻,车辆无法通行的的地方,采取空运、步行、翻山等多种方式进入震中,抢救群众的生命等。相较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积极组织抢险行动,转移灾民,迅速救援。作为民众出行首选的铁路,面对灾难,铁路的应急措施自然也备受关注。
然而,在自身抢险救灾的同时,救灾物资也将成为保证灾区人民的希望和第一要务。我们看到,在8月5日7点左右,由上海杨浦站发往灾区的第一车救援物资顺利抵达昭通火车站,顶着潮湿闷热的天气对车厢内的物资进行快速卸车转运,经紧张抢卸,重约70吨的服装包裹被顺利卸下列车,成功转运到开往灾区的大卡车上。车站方同时开通了绿色通道。面对困难,中国铁路又一次表现出临危不惧,以及高超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克服重重困难的能力,就这样,像一条“钢铁巨龙”载着满满爱心的抢险物资赶往救灾现场,在短时间里抢通线路,将一切救援物资通过“钢铁生命线”运抵灾区,充分发挥了铁路运输行业的龙头作用,保证了灾区救援工作后勤供给充足,而这则成为妥善处理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保证。
据了解,为保证抗震救灾需要,将有陆续的救灾列车抵达昭通站。车站也随时留有备勤人员全天待命,随时可以投入物资装卸,伤员转运等工作。这意味着全国各个火车站会出现很多铁路职工忙碌的身影,把一捆捆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包裹往车皮上搬放,让一列列运输救灾物资的火车满载着全国人民的祈祷与爱心,把各地方民政部门调运的棉被、生活必需品等救援物资紧急装运到火车上,承载着社会各界的爱心,将他们的希望与寄托第一时间传递到灾区。
哪里有需要,列车就开往哪里。在人民危难,群众疾苦的紧要关头,我们总是能看见铁路那根“铁脊梁”的顽强挺立,依托自身运力大、受干扰小、组织有力的优势,用巨龙般的身躯抵御天灾猛兽对生命的吞噬,第一时间发起拯救行动,继续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寄托,源源不断地向灾区输送爱的暖流。(董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