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铁路局将与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战略合作,在高铁车站的合适位置设立“旅游集散中心”,构建长三角高铁旅游集散和服务网络,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地区旅游资源。(7月30日《经济日报》)
随着一条条新建高铁的开通运营,高铁成网已经成为现实。对于旅游业而言,高铁拉近时空距离,改变出行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质量,正逐渐成为人们出门旅行的首选。笔者以为,铁路此次主动“出招”,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铁字号”旅游线路和产品,可谓适逢其时,前景值得期待。
首先,“铁字号”旅游把准了市场的脉搏。出门旅游,人们最看重的是便利性。“铁字号”旅游将出门乘车、酒店安排、门票购买等旅游核心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交通、住宿、游览“一条龙”服务链,切入点就是便利,体现的是“顺人心,接地气”。试想,当手中的高铁车票不仅仅可以乘车,而且还能入住酒店和在景区游玩,这将对旅客产生怎样的吸引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铁字号”旅游发挥了自身的优势。铁路介入旅游由来已久,但市场影响力不大。旅游专列每年都开,却没有形成市场优势,鲜见叫得响的旅游品牌。而高铁不仅将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一网打尽”,且因速度快、准点率高、舒适度强等优势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短途游、周边游旅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的26个双休日,上海铁路局日均发送130万人次,比春运日均还多12.5万人次。只要“铁字号”旅游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客流持续火爆无容置疑。
再次,“铁字号”旅游选择了适宜的策略。铁路此次不再象以往一样“包打天下、自弹自唱”,而是加强了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并且适时开发包括环长三角高档旅游列车、入境(落地)旅客上海周边游、高铁游迪士尼一票通等新产品,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提高整体吸引力,有助于实现铁路、景区、游客的“三赢”。
不过,“铁字号”旅游目前仅仅是个新开始,能否顺利成长还需参与各方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文/宋化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