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怪异”的火车票引发网络热议:没有乘车人姓名、身份证号,只有一个6位数字,更关键的是,票价才2元。如此“神物”怎不招来羡慕嫉妒恨?一时间吐槽之声不绝于耳。

笔者在一个小站工作,算得上是位“特权者”(几乎每周都要签“2元票”)。但笔者认为抛开某些网友对铁路习惯性的质疑,2元票自身毫无卖点可言。

是“历史遗留问题”

和很多企业一样,铁路也曾有过专门的通勤车。这种行驶速度慢、运行区间短、附挂车厢少的绿皮列车又被称作小票车。随着铁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线路上列车密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小票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运输形势,几近消失。然而,不同于一般企业,铁路上的很多职工都是“双城客”,汽车无法满足通勤需求,于是,作为折中办法,2元票应运而生。

南来北往“双城客”越来越普遍

一个铁路站段往往地跨数省,管辖几百里铁道线、数十个车站,在人员交流、岗位变动中造成了异地通勤员工非常多的现象,其中“双城客”、“双省客”不在少数。高铁的全面开通更加剧了这种现象:一个新功能车站投入使用,不仅要从当地既有线抽调职工,势必需要从外地抽调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助勤,这种助勤职工的通勤距离往往是惊人的,笔者就曾见过几个列车乘务员通勤一次需乘车十几小时、换乘数次的。这恐怕不是什么值得羡慕的事情吧。

“一证在手,天下可去”只是臆想

严格的说,两元并不是车票票价,而是职工签票时缴纳的手续费。同时签票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一是乘车时要票、证齐全;二是只限职工本人;三是通勤资质逐年审核;四是区间限制严格,通常是从户口所在地到工作单位所在地,部分管理者的通勤范围可能扩大到路局机关所在地。铁路职工一证在手全国通行的传言不过是不了解情况的网友们的臆测罢了。

因此,2元车票无需妖魔化,它并非“旅游利器”、“企业后门”,只不过是铁路点多、线长、通勤比例高的特殊企业环境下的一种管理制度。

反对特权现象、反对腐败顺民心得民意,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然而,盲目地猜疑不了解的事物就有失偏颇了。“妖魔化”的2元车票可以讲清楚,然而不求真相、胡猜乱测甚至恶意中伤的不良的网络风气何来,网友能讲得清楚吗?(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