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调图,不少运行的绿皮车体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温度恒定舒适的空调车体。有关绿皮车的点点滴滴也在记忆深处伸展开来。
在空调车体被采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前,几乎所有运行在大江南北的列车都是外观绿色的车体,运行速度也都不快,时速基本上在八十公里以下,冬季的车内取暖靠燃煤锅炉、夏季的降温手段则是依靠安装在车顶的几个电扇。作为铁路职工的子弟,坐火车的经历相对比其他的同龄人要多一些。
绿皮车的管理是相对宽松的,很多的旅客列车都是普通快车,停靠的车站也比较多,很多的铁路也都是单线铁路,需要会让列车而造成的临时停车也不少,一到停车之时,铁路沿线乡村的村民就会拿着煮熟的鸡蛋、大饼和一些副食品沿停靠的列车叫卖。而在车上流动售货的小商小贩则是固定的,每到一定的区段,就会有相对固定的一些人上来叫卖东西,包括香烟、啤酒、扑克牌、杂志书籍等列车上比较常用的小商品;这些小商小贩待到自己固定的“管界”到来之前,还会收集空啤酒瓶、易拉罐的空罐等能回收卖钱的东西满载而归,甚至会搭乘返回的反方向列车回到自己的出发地。
这就是那个特殊年代一道特殊的风景,由于管理宽松,列车上不仅是小商小贩,甚至有些“三只手”也会经常到列车上光顾,趁着夜深人静和长途旅客的疲惫休息之际,顺手牵羊偷走旅客的财物,造成旅客的财产损失。
现在大家也能普遍感受到,随着实名制验票的深入推广,没有车票和身份证的旅客已很难进站上车。车内的治安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发生财物失窃的事件也大大减少。随着大量铁路复线的投入运用,列车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会车的情况已很少有,空调车体的普遍采用,车窗全部封闭,围着列车叫卖小商品的村民也都寻找另外的致富之路去了,上车叫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也几乎都消失了。
大部分的绿皮车带着它特有的记忆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亮舒适的空调车体,加上铁路部门越来越周到的服务,会让选择铁路出行的旅客感受到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