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缅甸合作的项目又一次出现了问题。据缅甸铁道部7月18日发布消息称,中缅拟合作修建的胶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因种种原因被缅甸政府搁浅。该项目的备忘录签订于2014年4月,备忘录里明确写明期限为3年,在3年内将启动该项目建设。其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大部分资金由中国负责,项目实施方式为BOT方式,运营权为50年。(和讯网7月23日)

中缅战略铁路项目因当地民众和一些公民组织反对而遭遇“搁浅”,缅方给出这样的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显然有些偏颇和牵强。应该说造成此次铁路建设搁置的原由存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我们需要“举一反三”,在外界表象追问的过程中体察问题本质。

2012年中方投资37亿美元的密松水电站项目被缅甸政府叫停,随后莱比塘铜矿项目也被迫停工,习惯放鸽子的缅甸一次次触碰到中国的痛点,造成中国拟投资的其他项目被搁置或放弃,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年对缅投资大幅下降,外国在缅投资总量一路飑升的趋势。可想而知,中缅铁路在这样冰火两重天的考验下被搁浅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工程陷入搁浅状态的原因也不排除日本在背后暗中作梗,蓄意给这次本应被外界看好、稳步推进的中缅铁路项目增添障碍。据了解,日本于今年3月末宣布:将无偿援助缅甸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2亿元)帮助修建铁路等设施,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时刻警惕一个野心勃勃、居心不良的日本,它已经不止一次在搅黄破坏我们的海外铁路合作项目。

远水救不了近火,日本的这点小恩小惠对于整个缅甸国家的发展来说恐怕只能算“杯水车薪”。现任缅方政府和该地区民众应放眼长远、胸怀大局,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国友谊,毕竟“远近不如近邻”,缅甸为讨得这点蝇头小利施舍而丢弃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在是巨不划算,要知道此条铁路的搁浅将对整个“泛亚铁路”布局产生影响,并将关联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接点。

“搁浅”并不等于“废弃”,对于中国铁路自身而言,是否能通过更多了解东南亚国家当地的族群和文化,熟悉该地区跨国社会组织和家族、宗教村社网络,在当地民族情绪抗击发生之际,协助好缅方政府适当采取一系列稳妥措施,有效避免类似民众冲突重演,最大限度上恢复两国的铁路工程建设等各项事宜。

勇敢跨出的第一步未必都会辉煌,但却有着开拓进取般的现实意义。希望中国铁路不必因一时困难而气馁,影响到自己海外前进的脚步。毕竟路越往前走,就越能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从而更好积累经验避免此类问题重蹈覆辙,这对于中国铁路乃至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谋求自身发展,开辟获得新市场、新空间来说是一堂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