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红色轨道车结束拉萨与日喀则间的第十四次检测,“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动态验收正式结束。这意味着今年8月旅客有望乘着火车前往日光城、红河谷,遥望珠峰。(人民日报 7月23日)
“载着梦想和吉祥,幸福的歌啊一路的唱,唱到了唐古拉山,坐上了火车去拉萨。”歌曲依旧在耳边回荡,这一次,拉日铁路的开通,将彻底改变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拉近西藏与内地的联系,珠穆朗玛峰位于日喀则南部,拉日铁路通车后,咱们可以坐着火车赏珠峰。
拉日铁路东起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站,沿拉萨河一路向南,过曲水县后向西行,穿越近雅鲁藏布江峡谷区,经“瓜果之乡”尼木县、“矿产聚宝盆”仁布县,驶入牛羊遍野、珍禽栖息的年楚河湿地。一听这些地名的美誉,都给人跃跃欲试必须“到此一游”的冲动,一路上,美景让人流连,险峻的山谷让人惊叹。
这是一条美丽的天路,也是一趟荣耀之旅,它的光环背后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人的意志与“天工”杰作之间的博弈。拉日铁路线有近三分之一是穿山隧道。其中吉沃希嘎隧道是一条高岩温隧道,全长3974米,其中约70%的长度受地热影响,设计阶段一些部位最高温度曾达65.4℃。施工过程中尽管采用冰块、洒水降温,还是有工人被突然喷出的热水烫伤,持续高温作业下,也时有人员晕厥情况出现。宗嘎一号隧道为拉日铁路最长,也是西藏最长的单线隧道,设计宽度仅有不到6米,山势异常陡峭,连接隧道的峡谷既深又窄,几乎没有施工便道。由于隧道过长,氧气不足,许多工人都是背着氧气罐进行作业。隧道内施工车辆无法掉头,仅靠退让运送弃渣,耗时25个月才打通。
人的保护意识,细心呵护高原生态环境。拉日铁路跨越年楚河国家湿地公园,年楚河湿地不仅有北京杨、藏青柳、沙棘,还栖息着黑颈鹤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为保护这片湿地,铁路部门专门设计修建了全长一万多米的横跨年楚河及湿地的特大桥,并采取了移植保护的措施,桥下的便道待工程验收结束后拆除恢复,还按照周边的环境类型植草绿化。拉日铁路全线施工驻地都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施工中生活、采暖也尽量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线不仅要求植被恢复,还采用石方格、草方格等措施固沙、防沙。
交通环境的日趋成熟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这条穿越地热活动区间最长、地热温度最高的铁路凝聚了太多人的智慧与汗水。打通“高原火焰山”虽然辛苦,但是由此诞生的全新铁路网将为西藏带来全新的运输格局,并将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带动旅游专列、货运专列的通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日喀则地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广大民众可以得到更多的便利,,对藏西南的70多万人口来说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