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列车冠名,近日热潮再起。一些人士认为,此举是铁路试水列车冠名的开始。但是,其实,列车广告冠名并非新鲜事物。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自2003年,就曾冠名郑州—北京K179/180次快速列车为“大河报号”。开了河南传媒冠名交通运输工具的先河。在这更早之前,1992年,青岛开往北京的25/26次特快列车被命名为“琴岛海尔号”,开创我国列车广告的先河。随后的一年,徐州至哈尔滨169/170次、171/172次列车冠名为“古井号”,成为我国大陆首次完全以企业名字命名的旅客列车。
随着“冠名”热潮不断来“袭”。7月1日,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独家冠名的“中国银行号”动车组,在太原火车南站成功首发。同一天,重庆至武汉的专线动车正式开通以“奉节号”冠名的动车。7月10日,兰州铁路局正式开行兰州开往敦煌的Y667/668次“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7月11日,由齐鲁晚报冠名的济南-烟台K8293次“齐鲁晚报”号列车,从济南火车站正式发出。
至此列车冠名权放开其实不能算铁路向市场化改革又迈进一步。因为列车冠名并不是新鲜事物,只能说是媒体炒作造成的影响。通过“冠名”,感受和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也是一件好事,何乐不为呢?当然,既然动车冠名市场化,也要防止出现权力寻租。要消除各种暗箱操作,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让“冠名”的动车成为穿行的风景线。如此,才能让动车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才能更多、更好地体现出和谐氛围。(杨天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