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1日起,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外发布了梯次退票新方案,旅客退票不再是以票面价格5%统一收取退票费,而是按照退票时间节点,从5%至20%递增。开车的48小时以前退票,收取手续费5%,开车前24小时到48小时之间退票,收取手续费10%,开车不足24小时退票,收取手续费20%。

消息一出,向来喜欢以“技术宅”自称的众网友“集思广益”,最终找到了能“从中获益”的退票省钱攻略法:即旅客如果要退当天的车票,可以在开车前到车站先办理车票的改签手续,把车票出行日期改成两天后出行,然后凭改签后的新车票再退票,这样退票就无需支付20%的手续费,而只需要支付5%的手续费,手续费可省75%。对于硬卧票和高铁二等票来说,至少可以省下几十元钱。

在笔者看来,铁路总公司此举目的是为了避免运力资源的浪费,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加快车票的周转流通,更深层次的服务旅客。然而,人们却利用“规定之漏洞”打利益之“擦边球”,损害铁路部门利益,这无疑深深的伤害到“铁老大”方便旅客的真情实意。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铁路车票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使用退票省钱攻略法,看似从中占得便宜,孰不知深受影响的还是旅客本身。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时期,占得先机的旅客会在原有购票计划的基础上多预订车票,因为退票的成本很低,心想着等具体行程定了再退也不迟。然而,对于没能占得先机的人们只能是“望票兴叹”,退票省钱法加剧了车票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旅客。

“铁老大”推行梯次退票方案,目地是打击恶意囤票的恶劣行为,更好的方便人们的出行,然而,退票省钱攻略的提出却让人们趋之若鹜。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名旅客,我们应该眼光长远,反对退票省钱攻略,增加购票计划性,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引导规范的购票行为,做利人利己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