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市场化的改革,标志着铁路运输企业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运行机制,要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就要求我们必须消除不合时宜的部门观念和自我本位意识,切实转化为效益与工资分配间的合理管理制度。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经营理念、经营领域及经营方式的整体重大改革,只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才能确保多元化经营工作的顺利推进。

然而要使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强化队伍建设,统筹资源的配备,不管是如何好的制度或者是经营模式,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可行的实施,那也只是白纸黑字,完全得不到实际的效益。那么,要实现这些需要谁来执行?毫无疑问是人,是铁路庞大系统里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指某个人或者某些人。

铁路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运营模式,已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人对各施其职,坐拥自己的板凳到了”残疾”的地步,对于企业效益不闻不问,只关注自己的薪水不关注企业的发展,这是“疟疾”。当然,这不是那个人或者那个企业的病症,而是成了大多数员工的通病。少有人站起来说我们怎么去提高效益,如何去提高自身的份额。长期的“以来伸手,饭来张口”思想,久而久之,就是林中的老虎也会变成”病猫“,更何况是一个企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氛围中,铁路势必会被这个时代“遗弃”。当然,如此庞大的国家不可能让这样一个企业到了真正被遗弃的地步。那么,如何统筹资源的配备,如何发展铁路自己的“市场”。在这些方面变成了铁路改革尤为重要,不可或缺的整体经营理念。而所有的建设的根本就是在于职工队伍的高素质培养,加之有效的资源配备和运用,为铁路市场化、多元化经营提供充足人才和智力的支持,才是铁路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有效“助推剂”。大力培养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企业,鼓励企业吸引社会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增强发展能力,才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市场化的铁路运输企业。(兰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