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网发布消息,中国铁路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地方铁路局向市场开放管内动车组的冠名权,今后“和谐号”会被各种企业冠名所取代。

此消息还称,上海铁路局管辖区域内的招商业务也已展开,可涵盖485个车次,一个月花上1.5万就能在指定站点播报30秒的冠名企业宣传片。

消息一出,网络上下,社会大众一片哗然,大家伙对这件事的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应,有支持的,也有持怀疑态度的,更有少数网友认为铁路是在哗众取宠。依笔者拙见,大可不必过分解读这件事。

首先,对于交通工具冠名,铁路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空中有川航与五粮液集团合作的“五粮液号”飞机、网站命名的“新浪微博号”飞机等。水面上有各具特色的“***号”轮船……。就拿此次列车冠名来说,也并非新鲜事。之前就曾有过以景点和地方特产为名的列车,如,北京至张家口的“大好河山张家口号”、成都铁路局开出的“丰都号”等等。还有“云台山号”、“井冈山号”等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和特质命名的列车,让旅客更加容易记忆。车厢内饰的细节布置,还让列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名片,浓厚着旅客出行的文化氛围。

一些对铁路情有独钟的“铁粉”们,也大可不必对冠名太过“动情”, 目前开放的冠名权仅局限在车厢内的语音播报和LED显示两种,动车和高铁的外观车身仍保持原样,这就意味着,乘客仍将看到显示着“和谐号”字样的列车往来于铁轨之上。而在候车大厅内,显示屏上显示的也只有常规车次信息,目前暂无增加显示冠名号的计划。

换个角度想,铁总此举,也是展示了它走向市场的积极态度,和谐号冠名权是铁路满足市场所需,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具体措施。如何让旅客满意,赢得市场,在激烈的客运市场上站稳脚跟,铁路的变化似乎就没停止过。进出站的各种便民服务措施,候车室、列车等硬件的更新换代,网络售票、送票到校园工地等等,都在“方便快捷”做足了文章,让广大旅客感受到“三个出行”带来的好变化,给足了铁路美誉。

和谐号冠名只是个个例事件,作为铁路方面要正确对待民间各种角度和目的的舆论。要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用安全优质的出行,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赢得市场,换来民众的好口碑,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