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湖南境内下暴雨,铁路沿线山石塌方,导致7月14日由郑州开往昆明的K337次列车一路走走停停,车上乘客已滞留湖南超过20多个小时,车上断水断粮,通信信号中断,几百名旅客急需救援。(7月17日《郑州晚报》)

报道中我们了解到因为自然灾害列车被困20多小时,网友爆料断水断粮的情况,同样,也看到列车停靠在新胜利停车站时,列车员拿着锅碗瓢盆到站台工作室接水,保证餐饮用水,在停运的间隙,主动冒着大雨,沿山路到10公里外去采购新鲜蔬菜,并以10元价格的盒饭卖给乘客,解决列车乘客的吃饭问题。

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旅客列车、高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晚点,给部分旅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于是乎在网上谩骂铁路不作为,表达不满,同时也出现了对铁路质疑的声音。

长期以来,无论是民航还是铁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会出现航班或者列车晚点的现象。晚点耽误了旅客的宝贵旅行时间,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这是事实。可是,事实背后,是暴雨、暴雪等人力无法控制的因素,因此,要正确看待晚点问题,给予运输部门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笔者认为,谩骂、质疑解决不了问题,要一分为二客观的去看待问题。作为铁路部门,在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列车晚点长时间滞留时,应该体恤旅客的焦急心情,对旅客进行必要的安抚,尊重旅客的知情权,给旅客讲清问题和抢修情况。从报纸上了解到,列车员嗓子已经沙哑,为了解决乘客的饮食问题,拿着锅碗瓢盆去接水,冒着大雨,冒着生命危险沿山路到10多公里外去采购新鲜蔬菜,这说明,铁路重视旅客服务,重视旅客的知情权。作为旅客,应该了解到,即使票价比铁路贵数倍的航空,也无法避免晚点问题,而恶劣天气下旅客列车慢速行驶,更是为了保障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旅客的安全出行,无数铁路人牺牲休息时间,冒着大雨和生命危险抢通线路,努力的解决问题,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呢?

因此,面对自然灾害而出现的列车晚点,我们应该对铁路工作多一些包容与理解。毕竟,面对自然灾害,人力是无法抗拒的。同时呢,铁路部门应该形成一个机制,在知道因天气等原因导致火车大面积晚点,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提前或及时发布相关消息,给乘客是否选择走这条线路一个参考。旅客也要多关注铁路部门发布的信息,为自己选择舒心、更方便的旅行线路。(钱志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