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平凡与艰辛的博弈,但在杨统的眼里全是职业者情结的质朴与从容。

一束量绳,30米的长度,丈量每一寸钢轨,顺着曲线缓缓移动。1500米的长轨由500米的短轨焊接而成,必须对直钢轨的测量计算出曲钢轨的长度及60公分的轨枕之间预留出焊头、各种信号线的安装位置。

一把道尺,五孔一测一弯腰,在水准仪的气泡间观测线路的质量状况。平常1500米的施工距离上,一趟至少弯腰750次。一个作业点下来几千次的测量,艰辛程度难以言喻。

这就是在换轨大修线路工的工作,年仅26岁的大学生线路工杨统,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双手挚起道尺丈量钢轨高低的同时,更丈量着一名80后铁路青年的志向与毅力,在两轨之间定位着自己的人生精度。

追梦

3年前,杨统从大连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安工务机械段工作,学机械专业的他踌躇满志带着蓬勃的朝气,满心的抱负,一心想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现场,实现自己的机械梦想。

“刚刚分配到机械化车间时,心中还按捺不住喜悦。这下子有了发挥专业知识的舞台,但谁想直接留在车间实习职教管理。四平八稳的上下班生活一点和机械沾不上边。结束实习在施工队机械车上工作时,由于笨手笨脚还经常受到同事的指责。” 提及那段时光,杨统道出了当时的迷茫。而此时的他又面对整日漂泊不定的生活、漫天灰尘的施工环境、震耳欲聋的机械吵杂声,每天都是一身油污一身汗的现实考验时,那一刻,心中理想的澎湃又一次又一次恢复到了平静,他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就是想要的工作吗?是要奉献一生的岗位吗?也想过放弃,在工作中不在认真彷徨了好一阵子。

这个时候,车间支部书记觉察到了他的改变,主动找他谈心,用他的人生经历来开导着这个年轻稚气的小伙子,同时,班组其他同事也对他进行着无微不至的关怀。看着周围工人师傅的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日渐淡化了他隐藏在心底的那份失落,杨统开始在这份枯燥乏味、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寻找不一样的感受。

要想在工作中有作为,仅仅凭借理论知识完全不够,还必须尽快参加各类现场作业,掌握大型机械实践操作技能。这一切还没等他起步,造化弄人,2012年,他又被调到任务繁重的换二车间工作从事专门的线路工作,可以说,他以前学的机械知识更派不上用场,他又第二次回归到了从零学业务的“学徒”生活。

织梦

     换轨车间长年奔泊于各小站,平日居住在绿皮车厢改造成的“宿营车”上,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两股钢轨间度过。他们远离都市霓虹灯的绚丽,远离热闹和繁华的车水马龙。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哪里有铁路,哪里就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环境艰苦,生产任务十分繁重。

 “换轨与我之前所学的大机专业又不符,刚到技术上时,面对线路分析图纸,什么都不懂,现场更是一头雾水。对单独安排的工作不能胜任,有些职工‘说什么大学生,还不如我在行’,听到风言风语,让我很苦闷”提及这段经历杨统的神情非常沉重。

  面对工作上的茫然无措和的同事们刀子一样的风言风语,杨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儿时在山西运城老家铁道边追着火车奔跑的少年,如今怎么坚持梦想,他开始了痛苦的思索。正在这个时候,他参加了路局团委组织青工的巴山观摩学习。巴山工务人的一言一行中的豪情、巴山工务人的36年精神不变的传承和巴山新时期刘玲的事迹让他彻悟。没有理想的支撑,就没有精神的归宿。当他在回到宿营车的一刻就急不可奈的工作笔记本上写下“追逐巴山人的精神足迹,学做刘玲一样的有为青年”。

“青春年华,能把彩虹作衣,敢上九天揽月”这句名言让80后的杨统痛彻出一个道理: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学好线路知识, 他充分利用休息的时间,在道边、宿舍、餐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雷打不动的坚持自学《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线路工》等等专业书籍,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一举通过线路工高级工的考试。同时,还主动投入到“急、难、重、脏”施工任务中,努力在实践工作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他充分抓住每一个换轨施工时机,虚心向师傅、工长求教,学习施工作业原理,掌握干活技巧。在换轨施工工地,每天总有一个清瘦的身影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一年多时间,便对施工的各个安全卡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现场施工前长轨空搭量控制、施工点内锁定轨温控制、卸长轨后钢轨拉链,每一项技术工作都能熟练掌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少老师傅都对他赞叹不已。

圆梦

线路工好比武术中的太极,“三年不出师、十年一小成”。学会很容易,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漫长而辛苦。为了练就精湛技艺,杨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练功”。有同事不解地说:“杨统,别装了,咱再怎么练不也就是当个工人吗?”听了这话,杨统总是认真地说:“我就是当工人的料,但我要当最好的工人,做中国最好的铁路线路工。”

“杨统就是线路工这块料,在这小子刚学习那会,我总认为大学生只是一时兴起,问什么给提示一下,没想到他在线路上一琢磨就一天。有一次都开过饭了,也没见到他,原来他在宿营车的停留线上练习目测标定,趴在钢轨上看了就用道尺量,量了又看,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不停。那是七月天呀,道床上的温度有50多度,汗水湿透了整个衣服,让人看的又心疼又喜欢”提及他老线路工邵师傅赞不绝口。同时,还提及被运城工务工区被当做“线路破坏者”的喜乐事。

 “有一次杨统休假回家,他就到线路边上去转,听他说有一段线路状态不是太好,让不自觉的跑上线路摆上一块石头远远的看了起来,正好被巡养工逮了个正着。被工区以“破坏线路”带走问了好久,最后还是我给老朋友打电话才解释清楚。”你说这孩子迷不迷。

由于工作积极踏实,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的这股迷劲。短短3年,清瘦的脸庞已没有走出校园时的稚嫩,而凭添了几分职业者的自信。现场熟练地指挥,坚定地语气,合理的调度,让他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车间的中坚力量。在段组织的线路工选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全段线路工技能竞赛第一名。“要争就争第一,要干就干最好。”在实际工作中,杨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正是这种契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由最初的一名“门外汉”很快成为了现在的“技术能手”。

   “鸿鹄自有凌云志,敢为砥柱立中流。”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杨统没有自我陶醉和停滞不前,而是把这些成绩作为人生最大精神财富和拼搏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换轨大修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怀揣远大理想,正以青春作笔,用汗水和智慧绘着80后独特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