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云南省富源县小磨勒村的铁路沿线,护路工与周边居民原本冲突不断。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村镇居民居住区的铁路沿线两侧不少于12米的土地属于铁路安全保护区。铁路在该区域种上绿化树,每种上不久就被当地村民铲掉,换种粮食蔬菜。后经协商改种水蜜桃树,双方皆大欢喜。
在保护区种绿化树,符合铁路线路安全的要求,却不符合当地村民的经济利益;而当地村民自行种上粮食蔬菜,却不利于水土保持,有损铁路的安全。按照有关规定,铁路方面有理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可最终,水蜜桃树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双方的利益结合点。种上水蜜桃树,村民收获了水果,铁路降低了护路成本,此后两方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共赢思维闪烁的智慧光芒。通过协商,获得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共赢思维为我们解决各种利益冲突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思维模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处理好与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社区及社会公众等在内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共赢思维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就是在谋求企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效益,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
去年3月,铁路实行政企分开,铁路总公司成立,从此开启了市场化改革之旅。在回归市场的过程中,铁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从货运组织改革到购票渠道拓宽,从“实货制”概念到“实名制”验证,从解决货物“最后一公里”到自动售票机进驻校园,从“后厂围绕前店转”思路到“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理念,铁路正在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手段,不断地推出服务升级版本,不断完善自身的社会形象。
目前,铁路建设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其中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铁路改革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棘手难题。以此过程中,坚持以共赢思维为导向,坚持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益”齐飞,则 “兴路强国”之梦就在前方招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铁路的改革与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分享改革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