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西安北段开通运营,太原与西安两地的陆地旅行时间由过去的10小时缩短到3小时。老家在太原的矫丽坐在首班从太原到西安的D2011次高铁列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新华网7月3日)
从2008年第一条350公里时速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到如今覆盖各直辖市、省会城市总里程超过11000公里的高铁大网,其现状与前景令人瞩目。高铁不仅仅是运输旅客的交通工具,更是成为一张外交名片承付着新的使命。高铁的准时高效和安全运行的优势逐渐凸显,乘高铁出行被越来越多人选择和认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传统的出行方式逐步改变,人们在出行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有的追求时间和速度、有时要求安全与舒适,然而价格也并非选择的主导因素。
事物的更迭替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交通工具也是一样。高铁的诞生对民航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未来发展中还会有什么样的运输方式还替代高铁可以自由发挥想像。而如今,面对竞争,高铁在打,民航在降价,百姓从中受益是毋庸置疑。
“低价航空”是为了应付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而衍生出来的销售产品。降低运输成本主要是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通过提高飞机利用率来降低单位成本,另一个是通过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边际效益。笔者认为: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经营方式不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还会酝酿更大的危机。历数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满意为宗旨,需求为目标,从而实现双赢。高铁的与民航竞争策略不同之处也正差别于此,前者是通过增加客户需求服务项目来赢得客户满意,而后者是靠减少服务项目来节省成本。
航空公司根据季节、航线、客流量适度的打折优惠,百姓自然是双手欢迎,前提是必须保证客户的人身安全。一味的追求周转量和上坐率降低维护成本,安全又如何保证?如果安全保证不了,何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不仅会断送了企业的命运,还会对乘客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不要让百姓谈“机”色变,飞着飞着不知道去哪儿了,产生畏惧心理后,可不是再靠降价就能争取客户了。(邹媛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