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树其实跟不少公共工程一样,受益者众多但不具体,建设时又难免影响周边群众,如果既能解决好群众利益受损的补偿问题,又能帮他们增收,那群众自然双手欢迎、积极参与。(人民网 7月3日)

找到一个平衡点,让铁路周边村民改变对铁路沿线田地的种植习惯,退了蔬菜、稻谷等农作物,栽种了同样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水蜜桃树,于村名来讲,创新种植方式,既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也减少了在铁路沿线劳作带来的潜在危险。于铁路部门来讲,铁路沿线土质结构的改善不仅有效防止了雨季边坡溜坍等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避免了和村名因在铁路安全保护区内占地种植产生的矛盾冲突,可谓实现了铁路、村名的互惠双赢。大可点赞。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沟通、敢于尝试,很多难题便会迎刃而解,就像铁路沿线农作物种植问题,为了生计,很多农民都是爱土如金,使劲浑身招数想尽办法把田地延生到铁路安全保护区内,而铁路部门却为了保护铁路沿线土质结构,大量种植绿化树,然而真正能保存下来的确是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村民的不买账,在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取舍上贪婪的选择了后者。

长期以来,面对铁路沿线的“土地之争”,铁路、村民公婆各有理,但是从大局出发,铁路沿线尤其是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种植农作物不可避免的会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威胁,种植带来的土壤松动在面对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极易发生溜坍,将给铁路运输带来不少的安全挑战。不可否认,很多村名对在铁路周边种植农作物这一行为造成危害却不以为然,纵使铁路部门在政策宣传上做再多功课,在利益冲突面前,也很难取得实效。

铁路沿线种植啥不是没有正解,如何既能保障村民利益,又能保护铁路运输安全不受威胁,云南省小磨勒村村民在铁路沿线种植方式的改变,着实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铁路沿线村民和铁路因为土地种植引发的矛盾冲突,还换来了双方的和谐相处,正所谓果树找准了利益的结合点。

铁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爱护公共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绝非铁路一家就能单独完成,在铁路建设加速发展,铁路线路逐日递增的大环境下,只有人们严格遵守铁路法制法规,在利益取舍中,个人利益让步于集体利益,亦或是创新思维,找准一个双方利益的中和点,人们的公共权益也就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