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7月1日零时起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将取代部分普速列车。另外,此次调图让京广、京沪等繁忙线路运输能力得到扩充的同时,使多个地区间、城市间没有直通旅客列车的空白得到填补。(7月1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高铁里程越来越长,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中国铁路运行图的调整也越来越频繁,从“多年一调”到“一年一调”,再发展到如今的“一年多调,铁路运行调图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调图的消息传播开来,社会舆论对此番运行调图的褒贬不一,负面的声音主要来自一些对速度不敏感而对价格很敏感的乘客,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动车组即将取代部分普速列车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有部分网民表示这样的调图会更加合理地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而且能更加贴切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点赞。于是,顷刻间争论声此起彼伏。
笔者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中的一员,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两大阵营中做出抉择,但不管是改革需要也罢,抑或触动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也罢,相信只要是在在事实面前站住脚,终究还是会有个说法的。
据悉,此番铁路调图,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除了开通一批新线和技术改造线路,增开动车将取代部分普速列车。有这样一个例子,大调图前从太原到西安,普速列车最快需要8个多小时,硬座车票的价格为102元,汽车需要10个小时左右,票价在170元浮动,如果乘坐新开通的高铁的话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票价为180左右。调图后高铁的优势就再明显不过了。
另外,新的运行调图实行后,增开动车组列车的同时,铁路“老产品”普速旅客列车品质也将得到提升,部分普速列车提高了等级,从以前的绿皮车换成了空调车,而且部分列车运行的时刻,路径和停站点都进行了优化,部分普通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也进一步提升。如杭州至哈尔滨1470/1,1472/69次改为特快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压缩16小时59分。可见速度更快了,出行的环境也更加的舒适了。
即便如此,这些夕发朝至的“传统线路”在逐步减少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可能对低收入人群来讲,总会被认为是一个很无奈的事,因为他们的选择范围相对减少了。但是笔者愚见,并非大面积的取消了相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相信对他们而言,也并非一直处在旅行中,薄薄的车票一张也不可能把谁推到经济崩溃的边缘。高铁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变革趋势,当中也总会有些许矛盾因素在其中,关键在于能否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这种改变。
社会在不断变化,理想的东西也不应该仅仅围绕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更不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而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铁路运行图的调整。究其结果,大家出行的选择更多了,列车运行的速度更快了,时间就能省下了,麻烦也就省下了,心境自然也就开朗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