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将再一次调整运行图。这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成为“主力军”。(新京报6月30日)
对于铁路调图,经常乘坐火车的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铁路的日常工作就是以运行图为核心展开的。每一次调图,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旅客列车车次增减、调整的显著变化。据了解,从1993年到1997年,铁路运行图历经4年时间才调整一次;而从去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全国范围的大调图。调图已经成为中国铁路一项常态化工作。笔者认为,调图常态化是铁路加速融入市场的一剂良药。
首先,调图常态化是铁路加快建设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铁路正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加速期。新线路的不断开通运行,旧有线路的速度等级提升,都会带来铁路运输生产布局的系列调整,原有的运行图必然不能满足这些调整变化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每隔一段时间的调图势在必行。
其次,调图常态化是铁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有效手段。面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需要更加灵活的策略和手段加以应对。以此次调图为例,客运方面,除了大范围缩短运行时间外,在对客流量特点进行充分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客运专线普遍实行日常、周末、高峰三种运行图,使得运力安排更加适应旅客出行需求。货运方面,除了增开货物列车、提升货运能力外,还按时速120公里的标准安排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同时开行82条点到点的大宗货物直达列车运行线,以满足货运需求的新变化。
最后,调图常态化是铁路提高效率增进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率和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铁路通过调图优化运输方案,合理安排运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促进效率效益的提升。譬如,本次调图方案中,在繁忙干线大幅增开动车组列车,京沪高铁最繁忙区段开行101对,京广高铁最繁忙区段开行100对。
此外,铁路充分拓宽宣传渠道,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上及时发布信息,也可以抵消调图导致部分车次频繁变更给旅客带来的不便。
每一次调图,都是对铁路部门的一次重大考验。机车、车辆、人员、安全控制等方面新旧交替,各工种、各环节须紧密衔接,每逢调图过渡期,铁路部门总是严阵以待如履薄冰。调图常态化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以市场化为契机,铁路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安全优质的服务目标,竭力为我们提供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服务。那一张张精心设计的运行图,在兴路强国之梦的照耀下,凝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美好蓝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