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昆仑山,天险唐古拉。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要把铁路从格尔木修到拉萨,需穿越960公里海拔4000多米的路段和550公里连续冻土地段。其海拔之高峻、环境之艰苦、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在世界铁路史上实属罕见,由此可见,保罗·泰鲁所言不无道理。

西藏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早在1920年由孙中山发表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通往西藏的高原铁路建设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修建青藏铁路被摆上了正式议程,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了长达30多年的“长考”,出现了“二上二下”的历史曲折,直到80年代初才完成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一期工程。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的国力、技术的不断提升,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建成通车,历经半个世纪的建设终于圆了百年中国人的梦想。

地球上没有第二个青藏高原,没有相同的或可与之相比的恶劣环境。青藏铁路建设耗时5年,克服了高原缺氧、终年冻土、生态脆弱、地质结构复杂等多项难题,穿越了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修建了世界第一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车站、世界第一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冻土隧道、世界第一长度1686米的昆仑山冻土隧道、世界第一长度11.7公里的清水河冻土特大桥,不仅如此,青藏铁路冻土地段运行时速达到100公里,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这些奇迹成为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不朽的传奇。

青藏铁路开通后,打破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人员方面,年平均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是2005年的6、7倍;贸易方面,仅开通后的10个月里,西藏对外贸易总值就达3.22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75.5%,其中进口总值1亿美元,出口2.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0.3%和51.4%。青藏铁路带来人员、物流的成倍增长,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藏自治区GDP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7月1日,青藏铁路将迎来自己的第8个生日,这辉煌的8年让每一个人都见证了青藏铁路带来的神奇,如今,西藏正借助“铁路商机”,确立了“靠南向北”发展战略,融入“成渝经济区”,营建“陕甘青藏经济带”,打造面向南亚的“陆路桥头堡”,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看到,这个蓝图正是青藏铁路不断续写神奇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