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李克强在伦敦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时表示,两国应打造核电、高铁等基础设施合作亮点。卡梅伦表示,英方愿与中方深化高铁领域合作。

当天,“高铁”写入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双方同意促进在彼此市场关于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2014年06月19日09:22    来源:新京报)

这一次,李克强总理作为高铁的“超级推销员”将高铁推销到了现代铁路运输的鼻祖——英国,这应该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这使亚欧高铁战略规划,又迈出了实质的一步。其意义在构筑现代版“丝绸之路”上,实现了堪比当年张骞丝绸之路“凿空之旅”。

“张骞凿空”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把张骞之三次出使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即孔,意思就是开辟孔道。由于张骞的交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西亚、北非乃至欧洲。后历经汉、隋唐、元代的建设,丝绸之路焕发出生机,丝绸、铁器、玉器、漆器等源源从此运出,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香料、织物、宝石、颜料、玻璃等从此进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通过此路游记,见证了元大都的繁华。欧亚文明相互交流促进,共享了人类文明。

中国高铁技术来自于欧美,通过消化、升级、实践,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高铁技术,并相对于中国高铁的竞争对手德国和法国来说,中国的融资的能力强,中国高铁设备还具有价格优势。同时,欧洲的很多铁路老化陈旧,需要更新,除了法国和德国以外,基本都比中国落后。此时机,正契合我国的高铁设备出口战略。也正是当年丝绸之路相互交流促进,共享人类文明之意义所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中国正在和二三十个国家都在谈高铁的合作。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由中方出资金和技术。在此过程中,中方会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比如中亚的天然气。他还表示,高铁走出去了,相关产业的工厂也可以走出国门,用一条高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口”。

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正是这种双赢才会让这个世界联系得更紧密,“天涯若比邻”,现代版快捷的高铁“丝绸之路”,将使大同世界共同见证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