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新闻报道能否更专业一些?

2014-06-18 16:04:4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徐向荣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从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高铁动车占到一半以上,成为铁路运输新主力。然而,天下财经最近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虽然暑运即将来临,但是高铁的上座率似乎并不高,部分高铁余票近五成。面对富余的车票,有着“高铁代言人”之称的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则认为:上座率低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儿,空着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赏用。(6月16日 央广网)

    此新闻一出,铁路再次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不少媒体人和网民纷纷出声,直言铁路部门片面追求“高大上”,铺张浪费严重,为了面子宁可让高铁“空着也要空着”运行。而作为一名旁观者,笔者却对这篇报道生存疑问:高铁上座率是否真的如同记者所言那么低?还有,铁路部门真的对高铁上座率低无所谓?

    首先,高铁上座率过低这个言论,其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明显过于粗浅,可信度自然要大打折扣,难以服人。“今天早上北京到上海的高铁车票,在昨晚查询时还相当富余。铁总电话订票语音:G105次,到上海虹桥站,动车二等座,(剩余)438张。”北京到上海的G105次,开车时间是早上7点36分,而记者调查时间是前一天晚上,两者时间要相差10多个小时!难道这10多个小时就没有旅客买车票了吗?而且现在购票途径多多,自动售票机、手机12306、网络预订等等,人们完全可以在几分钟内买到心仪车票,轻松实现随买随走,何必非要在10多个小时前抢购呢?“(剩余)438张”看上去似乎很精确,却不是最终的数据,如此统计自然难言准确,更不能成为得出上座率低的理由。“但记者电话咨询12306客服发现,高铁车票富余却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不难发现,所谓“高铁车票富余”的数据来源是咨询12306客服,而不是去铁路相关部门查询具体数据,为此,“不争的事实”实际上是记者个人的臆测和判断,纯粹文字游戏罢了。此外,记者的统计方法也是疑问多多:其统计仅仅限于某一个时间点、少数几趟列车,而不是全国范围内某一时间段、所有高铁车次,更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凭什么就能以点代面,做出高铁上座率便低的结论?如此统计方法恕我孤陋寡闻,记者同志能否解释一二?

    其次,对于高铁上座率低,铁路部门真的是无所谓?从原文不难发现:记者采访的是“有着‘高铁代言人’之称的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并以这位王院士的言论,得出了铁路部门的态度——“空着也要空着”。王梦恕来头确实不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而且还被媒体冠以“高铁代言人”之美称,在很多人看来他的言论就等同于铁路官方的态度。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却是未必!其一、王梦恕院士是专家不假,但是“术业有专攻”,王院士只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颇有成就罢了,并非在所有铁路专业都是一等一的佼佼者,何以能冠上“高铁代言人”之称,代表所有高铁专家发言了?何况他的这些言辞,并非在其专长领域,真实性有待考证。其二、王梦恕院士向来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壮语”闻名,一直广受众人争议。比如前期“中美跨海高铁”的言论,更是满嘴跑火车,与昔日“放卫星”有同工异曲之妙。王院士的雷人言语,却被部分媒体视为圭臬,其中不能不让人深思。由此可见,如此专家院士,铁路部门放心让他代言吗?

    纵观这位记者的文章可见:无论数据来源、统计方法,还是所谓铁路态度,均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过度的主观臆测是其致命之处。笔者希望以后新闻报道能否更加专业一些,不能“听风就是雨”,更不能轻信“专家”之言,否则极易露出原形,徒添他人笑话事小,误导民众方是真正的大问题。(文/徐向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