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局12日公布了《铁路运输企业设立、撤销、变更审批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规范了铁路运输市场准入机制,对投资建设铁路的企业,明确其有权自主决定铁路建成后的运输经营方式。办法明确铁路运输许可从前置改为后置审批,对申请企业的注册资本、资产等不作限制。(6月12日中国青年网)
这次《铁路运输企业设立、撤销、变更审批办法》(征求意见稿),被坊间解读为铁路投融资改革向社会资本再次伸出了橄榄枝,但是细心人发现,这次与之前历次的铁路投融资改革有明显不同。
首先,更显诚意。之前的投融资改革,一直被媒体视为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性进展,甚至被解读为诚意不够。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铁路改革事关国计民生和全国改革大局,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也情有可原。
很多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看到了铁路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商业利润,但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没有安全感。相对铁路动辄几百亿几千亿的投资而言,个人和社会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好比川入大海,很难占据话语权。二是铁路实行的是全国统一调度,社会资本在经营方式、运力安排和车辆调度等方面也不太容易参与管理。另外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各个环节的审批手续繁琐,融入之后还有一些责权利的划分尚未明确。这些都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让度话语权和盈利空间,如何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是铁路改革设计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这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有望于突破这些瓶颈。这次办法明确了投资建设铁路的企业有权自主决定铁路建成后的运输经营方式,可以依法先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后申请运输许可,而且对申请企业的注册资本、资产等不作限制,同时减少了审批材料和审批环节,并且分类设置了不同的准入门槛。
这些措施的出台,充分展示了铁路在这次投融资改革中的诚意。《礼记.中庸》说“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唯有以至诚之心,拿出改革的勇气敞开大门,欢迎天下宾客,让各路资本在铁路改革中看到“钱途”,才可以消除各种置疑,借社会资本搅活铁路改革的一池春水,做好中国深化改革的这篇大文章。
其次投融资环境明显不同。之前一直盛传铁路因资金紧张,一批在建项目停建、缓建,急需社会资本救急,让各路资本生出赴“鸿门宴”的忧心,怕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今年四月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在接受采访中表示,铁路投资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之后两个月铁总又在全年计划安排全国铁路固定投资7000亿元的基础上一再追加。今年四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铁路建设”,被视为“促进经济稳增长”重要措施。2014年全国铁路投资新线建设6600公里以上,其中80%国家投资将投向中西部地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话发言中强调,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笔者注意到,在此办法出台的12日当天,媒体另有一些引人眼球的新闻报道:一是中国青年网“中方:李克强访欧推动核电、高铁等领域合作”和“人民日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
综上,其中释放的强烈信号是,铁路市场化改革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这已不由眼下暂时的困难所转移。铁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中国深化改革的成败。“加快铁路建设”已经不单纯是铁路自身改革的问题,它更大层面上的意义在于激活经济,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而铁路投融资又是这一轮改革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促进铁路发展,更可以激活和释放更多有效投资,并带动整体经济投资反弹,增强宏观经济活力。这次铁路吹响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号角,更被视为中国有没有非凡的魄力和勇气深化改革的风向标。这无论对于中国经济、铁路发展还是各种社会资本而言,都是一次历史性机会。
再次,此次办法为意见征求稿。铁路再次放下身段,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彰显诚意。让各路资本拥有维护资本利益、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充分征求意见、倾听各方观点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办法”出台会更科学,更充分地协调铁路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保障铁路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子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