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铁路土地综合开发被列为铁路资产经营的重中之重。消息人士透露,为尽快支持铁路土地开发取得突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已获得国务院同意,最快将于5月底出台。(经济参考报,5月19日讯)
众所周知,始于1999年所兴起的高速铁路建设,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1万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大规模建设给铁路带来了资金困难和运营负债两大难题,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总资产为4.84万亿元,负债首次突破3万亿元,巨额负债已严重拖累铁路发展。
企业的天价债务已经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据铁总201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2014年一季度铁总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就高达654.38亿元,而同期内铁总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为1487.28亿元,也就是说,还本付息资金达铁总基建资金的一半左右,利率上涨加上负债加重,导致近年来铁总成为银行的“打工仔”。
铁总近期决定,在全年投资总额在7000亿元基础上,增至8000亿元以上,设备投资额由1200亿元增至1430亿元以上。 这是铁路在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投资放缓之后,重归8000亿元高点,今年也有可能成为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这种负债前行的胆略和勇气,令人质疑,做为改制后,已经融入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叫百姓买单搞建设已经不再现实!
如何突破困局?有业内人士认为,而尽管已经身负沉重的债务难以自拔,铁总在建设任务不断加大的压力下除了跟银行借款和向市场发债外,已无其他更加有效快捷的融资方式。
如果铁路的发展只能靠外源性输血过日子、谋发展,无疑是踩在地雷上的钢铁长城,哪天债务危机引爆,“长城”坍塌也并不让人意外。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铁路自身亟须培养“造血”能力。而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盘活资产,边发展边盘活,利用“高速”铁路发展带来高铁经济带的产业升级,利用发展带来的红利,来进行资产盘活,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所说:“高铁的开通带动沿线、站场土地升值,铁路企业握有大量土地,理应享有因铁路带来的发展效益。”铁路发展破“资本”瓶颈 开发“潜能”是关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并以开发收益补贴铁路建设和运营是一条现实和光明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